香港易被忽視的另一面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熊德志2024-01-28 08:54

熊德志(香港金融從業者)

除了世人熟知的各種標簽之外,香港其實還是文化和藝術之都。只是很多時候,這一面往往被忽視了。

去年12月參訪香港立法會時,接待我們的議員說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港英時代,香港歷史上唯一由當年立法局通過,但未經香港總督簽署生效的條例,是《香港電影條例》。當時,港府為了保護港片在圣誕節期間優先在本地上映,在排序上先于好萊塢電影,但遭到好萊塢強烈反對。因此,該條例即便在立法局三讀通過后,港督亦未簽署實施。

這從側面可以印證,港府一向重視香港的文化和藝術的發展;同時,香港的文化和藝術市場很重要,包括好萊塢都非常看重。

新年期間,筆者前往位于中環的大會堂公共圖書館,順道去了一下大會堂演奏廳,近距離感受一下香港藝術節的氛圍。未承想,香港藝術節都有50多年歷史了。這也意味著,筆者平時幾乎忽略了香港作為文藝之都的一面,雖然筆者還是經港府刊憲的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范疇的合資格選民。且早在幾年前還在香港文化中心聽過一場新年音樂會。

在演奏廳G樓大廳,筆者邊走邊看,各種演出信息目不暇接,等到全部走下來,懷里已經抱著一大堆資料。涵蓋電影、歌劇、話劇、舞劇、先鋒舞蹈、記錄劇場、昆劇、粵劇、京劇、合唱團、重金屬交響樂、個人演唱會、管弦樂、鋼琴獨奏、芭蕾舞、攝影展……感覺收獲頗豐。

翻看第52屆香港藝術節《節目及訂票指南》,發現目錄里面赫然是重量級的演出陣容。如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波羅的海愛樂樂團、中國國家京劇院一團、上海昆劇團、上海芭蕾舞團……

第52屆香港藝術節將于2024年2月至3月舉行,為觀眾呈獻由約1400位優秀海外及本地藝術家帶來的逾45場精彩節目、超過150場演出及逾350項相關的“加料節目”、外展及教育活動。2024年2月22日,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將首次帶來理查德·斯特勞斯的《拿索斯島的亞莉安妮》,為第52屆香港藝術節正式揭開序幕;閉幕演出將于3月22日由上海芭蕾舞團演出《花樣年華》。

藝術節陣容鼎盛,其中有不少著名的經典作品,及眾多在國際上備受推崇、獲獎無數的演藝名家,且不乏大師級的演出。作為具前瞻性的文化機構,藝術節的另一個目標是向觀眾推介大膽創新,并有潛力成為明日傳奇的作品。同時,藝術節亦繼續呈獻本地優秀作品,當中不少是由香港精英藝術家擔綱演出和創作的。本屆藝術節亦繼續舉辦精采多元的“加料節目”和教育活動,一方面豐富觀眾的藝術體驗,另一方面,通過針對學生的藝術教育活動,積極培育下一代對藝術的興趣和認識。

香港藝術節協會副主席盧景文教授表示:“第52屆香港藝術節將一如既往,匯聚世界級的頂尖藝術家及表演節目,為觀眾帶來永恒經典和新穎創作交織的藝術盛宴。”

香港藝術節不但是扎根香港的國際藝壇中重要的文化盛事,而且承擔著聯系中國與世界的作用。藝術節自1973年正式開幕,通常于每年的二三月間呈獻眾多優秀本地和國際藝術家的演出,同時舉辦多元化的“加料節目”和教育活動,并致力豐富香港的文化生活。

香港藝術節節目涵蓋古典音樂、中國音樂、世界音樂、歌劇、戲曲、戲劇及舞蹈。而藝術節每年呈獻的眾多國際演藝名家的精采多元化演出,實力可圈可點。

多年來,香港藝術節與知名海外藝術家團體聯合制作了一批優秀作品,包括由香港藝術節、香港歌德學院及翩娜·包殊烏珀塔爾舞蹈劇場聯合制作的《抹窗人》;由倫敦老域劇院、布魯克林音樂學院與尼爾街制作公司制作,香港藝術節為聯合委約機構之一的“橫貫計劃”之《暴風雨》《理查德三世》;由香港藝術節及上海國際藝術節聯合簽約的《青蛇》;香港藝術節與舊金山歌劇院聯合制作的《紅樓夢》;香港藝術節與芬蘭國家歌劇院及芭蕾舞團聯合制作的《拉娜》等。

香港藝術節一直扎根香港,每年為本地觀眾及蒞臨這一亞洲國際文化大都會的海外人士呈獻世界各地頂尖的表演藝術,同時亦不遺余力地培養本地演藝人才,積極投放資源發展藝術教育,激發下一代對藝術的興趣。

同時,香港藝術節積極與本地演藝人才合作,并致力為新進藝術家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藝術節至今簽約制作逾250套香港本地原創,包括粵劇、戲劇、室內歌劇、音樂和舞蹈作品,不少創作已在香港及海外多次重演。

香港藝術節亦大力投資下一代藝術教育。其“青少年之友”成立31年來,已為逾82萬名本地學生提供藝術體驗活動。藝術節近年亦開展多項針對大中小學生的藝術教育活動,包括由國際及香港藝術家主持的示范講座及工作坊、學生展演、演前講座、公開彩排及欣賞藝術節演出。同時,通過“學生票捐助計劃”,每年提供約10000張半價學生票。

此外,香港藝術節每年還舉辦一系列多元化深入小區的“加料節目”,如電影放映、示范講座、大師班、工作坊、座談會、后臺參觀、展覽、藝人談、文化導賞團等,鼓勵觀眾與藝術家互動。

恰好筆者也在大廳看到上個月講座信息,主講人是電影導演、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院長舒琪。

此外,香港藝術節亦銳意將共融藝術理念拓展到小區每一角落。由藝術節與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聯合呈獻的“無限亮”計劃于2019年開展,通過一系列演出和多元教育及小區外展節目,致力讓各類觀眾均可一同欣賞、參與、擁抱藝術。

香港藝術節本身作為非營利機構,2023財政年度預計收入(包括第52屆香港藝術節及2024年“無限亮”)約1.5億港元,其中港府年度撥款占總收入約12%;約25%來自票房收入;約48%來自各大企業、熱心人士和慈善基金會的贊助和捐款;約15%則來自其他收入,包括政府針對捐款和贊助收入而提供的配對資助。

香港藝術節的贊助機構包括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和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等機構。

為創造更穩健的財政環境和確保藝術節的長期可持續性,香港藝術節基金會于2022年成立,旨在讓藝術節在未來進行年度預算以外的大型特別項目。

據康文署統計報告,2022年因新冠感染疫情香港所有演出活動在關閉了3個多月(2022年1月7日至4月20日)的情況下,表演類節目包括各類演唱會觀看人數達252.4萬人次。

香港文藝活動涵蓋香港全境,包括港島的中環、上環、柴灣、西灣河、灣仔;九龍的紅磡、尖沙咀、牛池灣;新界的沙田、上水、大埔、葵青、荃灣、屯門、元朗。

近期,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托基金獨家贊助,康文署與意大利文化遺產、活動和旅游部聯合主辦的“提香與文藝復興威尼斯畫派——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也正在展出。

康文署是香港文體及旅游局下轄部門,專責統籌香港的康樂體育及文化藝術有關的活動和服務。管理14個演藝場地、7所大型博物館、7所較小規模博物館、1所電影數據館、2所視覺藝術中心、2個室內體育館,及70個固定圖書館和12個流動圖書館。康文署視需求規劃興建新場館,并舉辦各類文娛節目,推動香港文化藝術發展。同時負責提供公共圖書館服務,并致力推廣閱讀和文學藝術。此外,香港的公共博物館及其相關博物館服務亦屬其負責。

基于“竭誠提供優質文康服務,以配合香港發展為世界級大都會及盛事之都”的理想,舉行香港藝術節,也應是這個城市的抱負所在。

同時,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也都會大排幾千米長龍,有很多人拖著大箱子去買書。從這方面,也可以印證香港人是愛閱讀的。同樣的情形,我沒有在內地任何城市看到過。

這里曾出過金庸、黃霑、王家衛、許鞍華、張國榮、許冠杰、楊紫瓊等一批家喻戶曉的國際知名的文化名人、導演、巨星。還有很多伴隨青少年時期成長的港片、港劇、粵語歌曲。

鑒于此,香港除了國際金融中心等標簽以外,它還是文化和藝術之都。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任編輯: 陳勇洲
校對: 姚遠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香蕉国产精品网站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 在线亚洲一区网站 | 亚洲国产资源在线26u | 亚洲欧美久久夜夜综合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