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物流堵點難點 暢通經濟大循環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胡敏文2024-03-19 06:53

證券時報記者 胡敏文

“要想富,先修路”,自古以來交通就是經濟發展的命脈。近年來,我國貨運物流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各種運輸方式之間惡意競爭、運輸資源分散、傳統交通工具使用導致了大量尾氣排放和噪音污染等問題間見層出,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阻礙,有待進一步打通。

對此,證券時報記者請教了多位專業人士,尋求解決思路。

一是優化運輸結構,倡導高效多式聯運。不考慮航空貨運,就運輸價格而言,一般水路運輸是最低的,鐵路其次,公路最高。目前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融合銜接有待進一步順暢,多式聯運“中間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效率不高、成本較高,鐵路和水運比較優勢尚未充分發揮,貨物運輸過度依賴公路。應強化“公轉鐵”、“公轉水”,支持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等開展多種形式合作,發展快速多式聯運特別是集裝箱多式聯運,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某券商首席交運分析師指出,“鐵路貨運對標準化要求較高,如果是大宗商品,要為大宗商品專門建立這種裝卸貨的站臺。如果散貨,就需要有像輪船集裝箱一樣的標準化運輸的產品,然后還要實現站內快速多式聯運。標準化產品到站以后快速把它轉移到小貨車,就近運輸到它該去的地方,實現‘最后一公里’的快速運輸。如果能夠做到標準化,調度非常好的話,高鐵快遞不失為一種完美的解決方案。”

二是減少流通層級。另一位交運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不能像過往一樣一味降低單一環節的費率,更應關注提高物流效率,特別是制造業中上游的流通效率。國內商品從最上游的原材料到最終的產成品,經過的環節太多,層層加價、層層庫存堆積,中間流轉過程中很多環節是無效的。需要讓一些龍頭物流公司去整合不同環節的物流資源,進行供應鏈集約化去中間化,去掉一些中間環節。”

三是引導技術創新。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分析師趙南陽認為,“雖然物流行業的信息化水平在提升,但仍存在數據孤島、信息系統不兼容等問題,未來要推動數據標準化建設進程,實現供應鏈、信息鏈、資金鏈的有效融合。”

此外,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也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從單位周轉量能耗來看,公路運輸單位能耗位居首位,相較于其他交通運輸方式面臨更大的減排壓力。華東師范大學教授王列輝建議:“一是加快推進運輸裝備的清潔能源化,探索氫、電融合發展路徑,擺脫交通運輸領域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二是推動交通運輸領域綠色化與數字化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智慧出行,提升出行效能,減少能源消費;三是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建設、養護、運營,打造全壽命周期綠色交通體系。”

責任編輯: 楊國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一级做a的视频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高清视频 | 亚洲人成在线亚洲人成在线 | 一级日本大片免费观看视频 |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第78页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