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德志
近期,HKSI(香港證券及投資學會)證券及期貨從業資格考試相關的“機構融資”科目考試的知識點幾乎沒有涉及香港創業板(Growth Enterprise Market,簡稱GEM)。這是香港創業板邊緣化的一個表征。
代表GEM市場的標普香港創業板指數(800140)以2003年2月28日1000點為基數,時隔21年之后,截至2024年9月20日僅剩14.33點,不論以指數回溯至2001年高位的近3200點,或以2007年7月創下的歷史高位1823.74點計算,其跌幅均超過99%。
截至2024年8月底,GEM上市公司及上市證券數量為322家,同比減少8家(去年同期330家)。截至2024年8月30日,GEM上市公司總市值為448.22億港元,同比下降21.76%(去年同期572.87億港元)。平均市盈率20.64倍。整個GEM市場8月份日均總成交金額僅為2900萬港元,同比下降78.75%(去年同期12900萬港元),這個成交額尚不及主板的一只普通股票,表明GEM面臨史上最嚴峻的流動性不足的危機。過去一年,GEM新上市公司數量為0。其再融資功能亦基本喪失。資本市場也選擇將其忽略,諸多基金公司明文規定不準投資GEM。
港交所于1999年11月25日推出GEM,其仿照美國納斯達克進行設計,主要目標是為有增長潛力的新興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渠道。相對于港交所主板市場,GEM具有更高的風險,主要供專業投資者參與。
GEM為中小企業而設,上市要求低于主板,但持續責任與主板類似。除了香港和區內的企業外,國際間具增長潛力公司也可通過在GEM上市加強其在中國內地及亞洲的業務,以提高知名度。
2019年6月,港交所上市科首次公開招股審查組前聯席主管因在GEM上市申請審批過程中涉嫌貪污及公職人員行為失當,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后脫罪)。爆出新股審批丑聞后,港交所即做出重大制度改革,于2020年1月1日生效的“有關收回上市科批準GEM上市申請的權力的《GEM上市規則》的修訂”,將之前審批GEM上市申請的權力收歸上市委員會。應該承認,港交所在建設GEM方面做了不少工作。遺憾的是,GEM還是走向今日的困局。
現在,確有必要對GEM的定位進行重新檢討。若想繼續活躍GEM市場,提高其流動性,最要緊的,還須率先從服務對象這一根源上解決問題。GEM市場需要優質的上市公司,沒有優質的上市公司,就不可能吸引廣大投資者的參與,尤其是專業投資者,其更注重長期回報和資產質量。若能吸引到一批優質上市公司,投資者自然蜂擁而至,因為資本是天然逐利的。同時,影響市場的,還有風險因素,2015年二季度,市場情緒都是Risk On(筆者注:形容風險偏好高),GEM市場亦相對活躍,這說明市場與現時的內外部政經環境也有很大關系。
建議及對策:改革是第一要務,如果不改革,GEM只有一條死路。在GEM市場定位上,唯有吸引一批真正代表未來發展方向,吸引具有創新商業模式,吸引未來具有持續經營能力、持續盈利和持續獲得經營性現金流的高質量上市公司,惟其如此,才能帶來質的轉變。
假設把《上市規則與指引》相關“第十八A章”適用于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條件及新股發行安排于GEM,想必對其市場活躍度會有很大幫助。同時,若把雙重股權架構或AI未來相關產業的新股發行放在GEM,未來或有機會培育出具有成長性的上市公司,如果有可能,哪怕只培育出一家未來的頭部上市公司,那么GEM整個戰略都是成功的。
如果覺得當前的相關安排都是合適的,那么GEM還需另尋出路。
當前,GEM除了流動性不足之外,還存在上市公司質量參差不齊、市場競爭加劇及監管挑戰等問題,隨著國際上其他交易所創業板市場的發展,香港GEM市場的吸引力逐步下降,因此要考慮如何優化上市條件,以提高對海外優質成長型企業的吸引力,如吸引以色列或印度的高科技公司來GEM上市。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GEM上市公司的監管,持續提升良好企業管治,對于內幕交易、操縱股價、利益輸送、關聯交易等擾亂市場行為零容忍,藉此提高GEM市場的透明度和效率,以恢復市場信心。對于不符合持續上市條件的企業,嚴格執行退市制度。對于優質上市公司,要提供增值服務,切實支持企業成長發展。通過引入做市商和開發多元金融產品,增加投資者的市場選擇,以提高流動性和市場深度。
總體上,GEM改革需考慮如何更好地適應內外部環境變化,進一步借鑒美國和新加坡的先進理念,以吸引更多優質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