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藥行情送出神助攻 時隔兩年再見半程“翻倍基”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王明弘2025-06-16 06:44

證券時報記者 王明弘

公募基金半年度業績收官戰進入倒計時,醫藥主題基金目前以碾壓性優勢席卷排行榜。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在收益率排名前十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有9只為醫藥主題產品,暫居榜首的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A甚至以103.67%的收益率率先撞線“翻倍基”。半程冠軍最終會花落誰家,市場正拭目以待。

多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場由創新藥研發突破、港股流動性復蘇、跨境BD交易重構估值體系等多重因素驅動的醫藥投資盛宴,不僅改寫了基金業績的半年度排名格局,更折射出資本市場對“中國創新力量”的重估與期待。

醫藥基金霸屏半年榜

6月已過半,主動權益基金的半年度業績排名也即將出爐。年初至今,醫藥板塊持續強勢表現,多只醫藥主題基金憑借精準布局和行業紅利釋放,實現了業績爆發。不出意外,醫藥基金將成為半年度收益榜單的最大贏家。

根據Wind數據,上述收益率排名前十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平均漲幅超過69%,除了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A,其他醫藥主題基金也表現亮眼。其中,分列收益率排行榜第二、三位的是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永贏醫藥創新智選A,收益率分別為87.73%、79.79%。

值得一提的是,收益率率先翻倍的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A,也是時隔兩年后市場再度出現的年內“翻倍基”。此前,2019年、2020年、2021年、2023年均出現過年內業績翻倍的基金。

華南某公募的一位人士表示,2025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業績的頭部陣營由醫藥主題基金壟斷,其超額收益源于三重動力,即政策催化創新藥審批加速、港股醫藥板塊估值修復、BD交易重塑企業成長預期。

諾安精選價值基金經理唐晨認為,創新藥是“中國科技”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的是我國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工程化能力,“創新藥產業仍處于向上攀升的階段,股票市場目前處于高估值、高波動、高收益的狀態組合。未來一段時間,或許會在這三者之間發生再平衡,但創新藥投資的主線性質不變。”

含“港”量決定業績彈性

經歷了多年連續下跌后,醫藥生物行業在2025年迎來了盈利與估值“雙擊”。截至目前,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HSSCID.HI)年內漲幅達到70.09%,港股創新藥個股成為部分醫藥基金取得超額收益的核心來源。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在半年度業績表現優異的醫藥基金中,含“港”量決定了其業績彈性。上述收益率前十的主動權益基金中,有9只基金均持有港股倉位。而總體上,恒生醫療保健指數年內大漲54.59%,顯著跑贏A股創新藥指數的24.15%。

以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A為例,該基金通過配置港股創新藥、醫療器械等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充分受益于海外流動性改善與行業政策利好。根據一季報數據,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A一季度末前十大重倉股分別是榮昌生物、科倫博泰生物-B、信達生物、和黃醫藥、康諾亞-B、翰森制藥、康方生物、諾誠健華、來凱醫藥-B、百濟神州,創新藥概念股占據了絕大多數。此外,中銀港股通醫藥A、華安醫藥生物A等基金也通過深耕港股市場而獲得了超額收益。

唐晨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香港聯交所于2018年推出《上市規則》第18A章,較科創板更早地為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開辟了融資通道。在此背景下,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生物科技企業相繼登陸港股市場,其中不乏行業標桿企業。從企業發展周期來看,這批公司大多已進入研發后期或商業化階段。隨著核心產品陸續獲批上市,預計未來其營業收入將進入快速增長通道,盈利能力或逐步改善,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不過,唐晨認為,從創新藥板塊的市場表現來看,A股與港股之間的差異性并不顯著。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創新藥資產具有全球定價的屬性。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的關注重點更集中于創新藥項目本身的核心價值。

創新藥重構行業估值體系

展望后市,多家券商研報指出,醫藥行業在人口老齡化、消費升級、技術創新的三重驅動下,仍具備長期配置價值。不過,短期需警惕部分標的估值過高風險。

景順長城股票投資部基金經理喬海英認為,AI醫療、商保、創新支持政策等,都是在行業底部時資金流入的重要催化劑,醫藥火熱的行情會加速全市場基金的配置。“我們仍然看好創新鏈條。創新藥有著很重要的出海邏輯,本質上是典型的工程創新。研發效率和成本優勢使得中國藥企取代美股公司Bio-Techne Corporation的生態位,這一點從美股初創藥企逐步下降的研發開支中可以窺見。”喬海英表示,中國藥企負責早期工程創新和初步驗證,臨床試驗設計、推進上市和商業化推廣交給跨國藥企接力,這種新形式的研發外包不同于CXO,既能分享更大的價值量,又相對減少地緣風險的暴露。

“醫藥行情仍屬剛剛開始,從點到面,接下來可以期待龍頭公司和權重股的估值重估——跳脫出原有的醫療通縮的內需市場,對過去的創新投入重新估值。當前行情僅反映授權交易的首付款價值,中期可以期待2~3年后逐步有授權品種上市、有商業化分成兌現到收入端的估值彈性。”喬海英指出,板塊預期愈發一致也會放大波動,但不改變自己今年對醫藥看法樂觀的判斷。

景順長城ETF與創新投資部基金經理金璜也表示,橫向對比海外市場不難發現,目前港股科技和創新藥的估值水平仍相對較低,具有較高的投資性價比。過去幾年,由于宏觀流動性、企業盈利、相關政策等存在不確定性,港股資產的估值處于被長期壓制的狀態,港股資產相對于A股的折價也較深。隨著前述抑制因素在今年快速緩解,港股價格快速反彈,過去被視為“價值洼地”的港股,如今也一躍獲得海內外資金的追捧。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日本中文无线码在线观看 | 又爽又猛又粗国产免费 | 亚洲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第一区 | 日本一区动图视频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 | 婷婷六月亚洲中文字幕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