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掘金創新藥:年內調研醫療健康上市公司超百家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南方財經記者林漢垚2025-06-17 09:41

近日,多款創新藥密集上市,創新藥板塊關注度持續提升。中郵證券研報指出,創新藥板塊近期具備較多催化,海外BD、ASCO大會等事件持續提高板塊熱度。國內創新藥企迎來估值重塑,有望成為貫穿全年的投資主線。

在此背景下,保險資金作為“長期資金”也將目光投向生物醫藥、創新藥領域,南方財經記者通過Wind統計,今年以來,險資共調研醫療健康領域上市公司112家,其中西藥行業上市公司50家。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中國醫療健康產業的蓬勃發展,保險資金正以其長期性和穩定性,成為推動創新藥研發的重要力量。

創新藥板塊強勢增長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惡性腫瘤和慢性疾病的增加,以及居民健康意識的提高,民眾對創新藥和醫療健康管理服務的需求也逐步增強。

2024年7月5日,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會議指出,發展創新藥關系醫藥產業發展,關系人民健康福祉。要全鏈條強化政策保障,統籌用好價格管理、醫保支付、商業保險、藥品配備使用、投融資等政策,優化審評審批和醫療機構考核機制,合力助推創新藥突破發展。要調動各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強化新藥創制基礎研究,夯實我國創新藥發展根基。

此外,面對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政府開通“優先審評”“快速通道”“突破性療法”“有條件批準”等特殊通道,創新藥審評審批速度大幅提高。

據藥通社不完全統計,自2025年初至5月底,已有53款新藥在我國獲批上市(不含中藥創新藥),其中有30款國產創新藥、23款進口創新藥,廣泛覆蓋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等治療領域,還涉及部分罕見病用藥。

在創新藥特殊通道的基礎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于6月16日再發布《關于優化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有關事項的公告(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到,為進一步支持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創新藥研發,提高臨床研發質效,對符合要求的創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在3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評審批。

在一系列利好刺激下,創新藥領漲醫藥板塊走出強勢行情。2025年一季度,A股創新藥公司實現營收121.9億元,同比增長23%;歸母凈利潤達到3.8億元,同比大幅增加。

險資深耕大健康產業鏈

創新藥快速發展也吸引了保險資金的關注和投入。

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國壽健投公司所屬國壽股權公司就圍繞大健康產業鏈上下游進行投資布局。在生物醫藥領域,國壽股權公司投資信達生物、藥明康德、先通醫藥等多家企業,實現PD-1等腫瘤治療藥物價格大幅下降;投資奧浦邁、賽分科技等多家企業,解決生物醫藥核心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醫療裝備領域,投資聯影醫療、邁瑞醫療等多家高端設備企業;投資品馳醫療等企業,為帕金森、阿茲海默等神經疾病治療探索有效的治療手段。

此外,新華保險在2024年11月也曾舉牌國藥股份和上海醫藥兩家醫藥股。對于舉牌原因,上海醫藥、國藥股份均披露,系新華保險長期看好醫療健康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意在分享醫療健康行業未來發展的長期紅利。

據了解,上海醫藥是滬港兩地上市的大型醫藥公司,在醫藥商業與醫藥工業板塊均處于國內領先地位。上海醫藥工業板塊覆蓋全面,在生物藥、化藥、中藥和罕見病藥物等領域積極開展創新轉型。其中,中藥板塊利用自身豐富的中藥資源以及云南白藥的協同作用,推動中藥大品種的二次開發;創新藥板塊通過“自研+并購”進行雙輪驅動,管線梯隊化布局。

中國人壽集團旗下國壽健投公司所屬國壽股權公司相關負責人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保險資金布局創新藥領域,財務收益與價值創造并重。國壽股權公司稱,支持創新藥發展,特別是針對重大疾病或罕見病的藥物,改善患者治療選擇,提升社會整體健康福祉水平。與此同時,投資創新藥也可以帶來財務回報,為險資優化資產配置、增厚收益提供重要來源。此外,通過投資整合醫療資源,推動將所投資的創新藥納入商業健康險的保障范圍,不僅有利于為創新藥提供更好的支付環境,也可以提供更好的保險產品。

就如何平衡創新藥投資的短期回報與長期生態構建,該負責人表示,一是踐行長期資本理念,充分發揮“耐心資本”作用。利用險資長期資金的優勢,敢于并善于配置一部分資金于具有突破性潛力的早期項目,對這些項目進行培育,支持其研發與臨床推進。二是構建多元化、全產業鏈的投資組合,通過重點布局產業鏈上下游的關鍵節點,實現多元化投資,構建產業生態。

對于保險機構在醫療健康產業以及創新藥領域布局的核心考量,北京群暢健康管理應用技術研究院研究員袁野向南方財經記者分析道,險資布局醫療健康產業一方面可以開辟新的風險經營場景,進入新的創新保障領域,另一方面可以與保險主業形成戰略協同,降低醫療健康服務成本,提高承保利潤。

袁野進一步分析,“保險+醫療健康”的生態協同是健康保險的醫療健康消費與金融保險消費兩個屬性間的整合。從保險機構的發展壓力看,單純的經濟補償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和創新要求,而進行大健康產業布局則是國內保險機構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路徑。

破解創新藥“三長”困境

雖然投資創新藥可幫助保險公司構建產業生態,但也讓一向求穩的保險資金面臨著風險挑戰。景順長城基金經理喬海英指出,創新藥研發存在“三個10”難題:平均只有10%的研發項目能成功、研發周期長達10年左右、需投入10億元級資金。因此,很多創新藥項目處于“耐心資本”不足的窘境。

袁野指出,創新藥的高風險、高投入、高利潤屬性與保險產品的設計邏輯有結構上的矛盾。其次,創新藥市場的體量與保險機構進行投資決策的風險成本不對等。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副教授徐高林向記者表示,創新藥投資屬于高風險投資,更多屬于PE/VC的投資范疇,保險機構投入少量資金較為普遍,大規模投資則會比較謹慎。

但國壽健投公司所屬國壽股權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相較于PE/VC投資,險資投資創新藥企能保障研發連續性,險資憑借其規模較大、期限較長且追求長期回報的資金屬性,能夠為創新藥企提供跨越漫長研發周期的持續資金支持,有效保障研發管線的推進和關鍵里程碑的實現,解決創新藥企最核心的資金痛點。

險資的獨特優勢還在于保險產業優勢,能為投資企業提供深度賦能。上述負責人表示,我國創新藥行業目前面臨支付挑戰,未來可以通過與商業保險的有效銜接,為創新藥產品提供更多支付選擇,推動我國創新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柏佳潔在分享保險資金如何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經驗時也表示,生物醫藥行業是典型遵守“三長”產業規律的行業,即研發周期長、回報周期長、產業鏈條長,長期資本與耐心資本能真正陪伴行業成長。保險資金由于其負債周期長、現金流穩定的特點,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耐心資本的作用。

在國家層面,政策也連續支持保險資金進入科技創新和醫藥產業。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創新藥列為新興產業重點發展領域。而2024年9月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強調,要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投資力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5年4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北京市醫療保障局等九部門關于印發《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5年)》的通知則明確指出,要加強創新醫藥投融資支持,鼓勵商業保險公司設立創新醫藥投資基金,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帶動100億元以上規模社會基金投資醫藥領域。

袁野表示,在政策引導下,國有保險公司會進入大型醫藥集團的股東行列,以降低投資風險,但對更具活力的中小創新醫藥企業、獨立新藥研發機構等,保險資金將依舊保持審慎。未來將在腫瘤藥、代謝類疾病用藥、認知功能藥物和細胞治療等領域,出現大量險資投資項目。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无遮挡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精品视频 | 日本在线a综合免费不卡 | 色午夜aⅴ男人的天堂久久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