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周多以來,國內創新藥板塊結束此前單邊上漲行情,轉而進入震蕩。然而,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現,場內資金卻呈現出“越跌越買”的跡象。6月16日至6月25日,醫藥主題ETF合計凈流入超64億元,多只龍頭創新藥主題ETF凈流入超15億元。
6月26日,部分創新藥公司披露的BD(商務拓展)落地情況或與市場樂觀預期存在差距,創新藥板塊本周初反彈后再度下跌。業內人士認為,創新藥研發本身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尤其在當前部分個股估值已較高的情況下,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放大并導致股價回調。具有更高置信度、更優競爭格局、更完備商業邏輯的創新藥企業才是具備更好投資邏輯的標的。
“吸金”力度加大
今年以來,在創新藥行情的持續催化下,醫藥板塊迎來久違的上漲行情。在累積較多漲幅后,港股創新藥板塊開始帶頭回調,進入了高位震蕩階段,然而場內資金卻呈現出“越跌越買”的跡象。
Wind數據顯示,6月16日至6月20日,港股創新藥指數大跌8.51%。在此期間,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分別凈流入8.89億元、7.10億元。
本周初,創新藥板塊行情有所回暖,而上述兩只創新藥主題ETF繼續加大“吸金”力度,6月23日至6月25日分別凈流入10.83億元、8.69億元。整體來看,6月16日以來,包括上述兩只創新藥主題ETF在內的醫藥主題ETF合計凈流入超64億元。
從港股的股權持倉披露情況來看,6月17日,易方達基金小幅增持臨床CRO龍頭企業泰格醫藥,持股數量由1331.70萬股增至1372.10萬股。近一個多月,易方達基金頻頻對泰格醫藥做出增持動作,5月20日、5月26日分別增持了57.60萬股、46.96萬股。此外,5月30日、6月5日,興證全球基金也分別增持了110.05萬股、46.92萬股泰格醫藥。
BD落地與市場預期有差異
然而6月26日,港股創新藥板塊再度下跌。當日,榮昌生物公告稱,公司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泰它西普有償許可給美國Vor Bio公司,美國Vor Bio公司將獲得在除大中華區以外的全球范圍內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
作為對外許可交易對價的一部分,榮昌生物及其全資附屬主體煙臺榮普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將從美國Vor Bio公司取得價值1.25億美元現金及認股權證,最高可達41.05億美元的臨床注冊及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高個位數至雙位數銷售提成款。
受此消息影響,榮昌生物AH股開盤大跌。截至6月26日收盤,榮昌生物A股跌超18%、H股跌超11%;多只重倉該股票的港股創新藥主題ETF同步下跌,跌幅普遍在2%以上。
華夏基金策略團隊分析,與此前BD公布后刺激板塊上漲不同,本次榮昌生物跌幅較大,一度影響板塊急跌。市場之所以出現截然不同的表現,與前期個股漲幅已計入較大潛在預期有關。此外,BD實際落地情況可能與市場樂觀預期有一定差距,本輪BD金額較小,盡管最高潛在交易金額超過40億美元,但首付款較低,同時合作方亦為無商業化產品公司,增加了市場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榮昌生物方面回應稱,此次股價波動或因市場理解存在差異。
此外,永贏醫藥創新智選基金經理單林告訴記者,26日創新藥板塊整體回調,也可能與AH股醫藥市場流動性復蘇下部分創新藥企業基于全球開發戰略進行一定幅度的融資有關。
某醫藥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行情切換往往需要能夠承接大量資金的新題材出現,“目前來看,這樣的題材可能尚未出現,疊加創新藥板塊‘人氣’還在,如果資金沒有找到合適的去處,可能還會繼續停留在創新藥板塊。并且,BD業務在持續推進,醫藥主題基金的資金體量也不小,如果創新藥持續上漲行情結束,可能會轉為高位震蕩,很難快速下跌。”
理性看待市場短期波動
估值迅速拉升后,站在當前位置,如何重新審視創新藥板塊投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問題。
國盛證券醫藥生物團隊表示,這輪創新藥行情啟動的底層邏輯主要在于:一是創新藥資產重估,BD打開了海外價值的重估空間;二是創新藥海外新技術迭代,疊加中國高階工程師紅利等,導致MNC(跨國藥企)到中國大量BD。
此前創新藥板塊上漲太快、漲幅太大,銀華基金基金經理馬君表示,伴隨糖尿病大會摘要披露結束,短期事件性催化告一段落,在基本面還未出現重大利好的真空期,短線交易型資金選擇獲利了結,股價調整的同時也釋放了一定風險。從行為金融學角度來看,接下來可能企穩反彈,也可能橫盤調整,直到出現下一次基本面或者政策的重大利好,從而推動下一波行情。
“創新藥資產的短期高波動率決定了這類資產需要以更長的久期去審視其投資價值,基于短期博弈的視角往往不能帶來理想的投資回報。”單林認為,那些具有更高置信度、更優競爭格局、更完備商業邏輯的創新藥企業才是更好的投資標的。
從創新藥商業化價值的視角回溯,單林表示,更大的市場價值依舊是以歐美為代表的海外市場,投資者應理性看待短期的市場波動,上述具備更好競爭格局并能帶來臨床獲益的創新藥會逐步釋放全球商業價值,該產業趨勢愈發明確,并不會因市場短期波動改變。
國泰君安資管權益投資部(公募)基金經理李子波坦言,創新藥研發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尤其在當前部分個股估值已較高的情況下,任何瑕疵(如臨床數據未達預期、BD交易落空)都可能被放大并導致股價顯著回調,這種風險無法完全規避。她更看重管線(如某些雙抗、ADC藥物)在已有臨床數據(II期或部分III期)中展現的積極成果,并期待在最終III期臨床中取得陽性結果并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