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滬深北三大交易所受理的IPO(首次公開募股)項目名單火速擴容。據三大交易所官網,6月新受理企業數量達151家,而2024年上半年,僅有32家企業的IPO項目獲受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6月30日當天,A股IPO受理數量達到41家。此外,備受市場關注的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摩爾線程)的IPO也于6月30日被上交所受理,其擬募集資金約80億元,系科創板年內最大IPO。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對記者指出,今年以來IPO回暖,應該是管理層對IPO上市審批的態度有所改變。針對6月30日多達41家公司IPO獲受理,他認為可能最核心、最直接的原因是財務報告的有效期問題。
黃立沖還稱,通過集中高效地處理這些“踩點”申請,交易所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IPO受理通道是暢通的,審核工作正在常態化、有序地進行。這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表明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并未停滯。
此外,分析受理企業的板塊分布,也可以看出交易所的意圖,重點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北交所的定位是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
或因財務報告有效期問題
6月30日,A股IPO受理數量達到41家,分別為北交所32家、上交所5家和深交所4家。單日32家公司獲北交所集中受理,該數量也創出2025年以來新高。
備受市場關注的摩爾線程的IPO也于6月30日被上交所受理,其擬募集資金約80億元,系科創板年內最大IPO。
資料顯示,摩爾線程成立于2020年10月,作為本土GPU(圖形處理器)芯片設計公司,它致力于提供全功能的GPU產品和加速計算基礎設施及一站式解決方案。2023年12月,摩爾線程基于MTTS4000大模型智算加速卡,推出了以夸娥智算集群為核心的智算中心產品組合,以打造大模型和通用人工智能的算力基礎設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6月18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2025陸家嘴論壇宣布了進一步深化科創板改革的“1+6”政策措施,其中“1”是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重啟未盈利企業適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上市機制。這一重大舉措為像摩爾線程這類企業帶來強勁助力??苿摮砷L層重點服務技術有較大突破、商業前景廣闊、持續研發投入大,但目前仍處于未盈利階段的科技型企業,將未盈利科技型企業全部納入其中。這一差異化的制度安排,為摩爾線程這樣專注于GPU研發,雖投入巨大、暫未盈利卻極具潛力的公司精準地提供了融資支持,在將投資選擇權下放到市場的同時強化信息披露與風險揭示,在支持創新與控制風險間尋得平衡,助力其在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道路上大步邁進,充分彰顯了科創板對科技創新企業的扶持決心與擔當。
黃立沖指出,6月30日多達41家企業的IPO獲集中受理,“可能最核心、最直接的原因是財務報告的有效期問題”。
“根據相關規定,IPO申報材料中的財務報告具有有效期: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引用的財務報告,在其最近一期截止日后6個月內有效。對于大多數公司而言,年度報告的截止日是2024年12月31日。對于2025年的IPO申請,企業提交的核心財務數據是基于2024年年度報告。如果一家公司的IPO申請未能在6月30日之前獲交易所正式受理,那么其基于2024年年報的申報材料就會過期。公司必須補充提交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半年度財務報告,并由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或審閱后才能重新申報?!秉S立沖對記者補充道。
在黃立沖看來,交易所深知“6·30大限”是市場參與各方(發行人、中介機構)共同遵循的規則。他說:“通過集中、高效地處理這些‘踩點’申請,交易所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清晰的信號:IPO受理通道是暢通的,審核工作正常態化、有序地進行。這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提振市場信心,表明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并未停滯。分析受理企業的板塊分布,可以看到交易所的意圖,重點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北交所的定位是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
不過,也有不愿具名的資深投行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IPO受理數量看上去挺多,但絕大多數都是北交所的,滬深交易所的受理數量依然很少。即便算上北交所的,除了去年這個特殊年份,以前年度都比這多。去年是特例,去年IPO幾乎都停了,所以不能和去年比。”
上半年IPO現回暖跡象
6月,在A股IPO受理數量明顯增長的同時,融資額也在回升。當月,A股IPO融資總額達到91.53億元,略低于3月的92.18億元,位居年內第二。
總體來看,今年上半年A股IPO市場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集中特征。今年上半年,A股IPO出現回暖跡象。截至6月30日,上半年A股共有51只新股上市,首發募集資金規模達373.55億元,而2024年同期44只新股募集資金325億元,新股數量同比增加約16%、融資總額同比增加約15%。
德勤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新股發行市盈率及上市首日平均回報率表現均不錯。以主板為例,2025年上半年,新股發行市盈率最低為12.24倍,最高為24.82倍。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報率為103.81%,最高回報率為江南新材的606.83%,最低回報率為中策橡膠的6.84%。
上半年,各板塊中回報率最好的是北交所,近八成IPO市盈率在10倍至20倍之間。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報率為231.84%,最高回報率為天工股份的441.62%,最低回報率是開發科技的150.36%。
近日,上交所召開了一場落實科創板“1+6”政策保薦機構座談會。與會的頭部保薦機構人士表示,將做好企業輔導、政策培訓和申報準備工作,和上交所共同保障科創板更好發揮服務科技自立自強的主戰場作用。
中泰證券認為,隨著一系列資本市場改革措施的逐步推進,2025年整體市場活躍度有望階段性提升。市場波動性上升的同時,券商板塊或將受益于交易活躍、投行業務恢復及資本中介功能增強。
展望下半年,德勤認為,隨著證監會將推出進一步深化科創板改革“1+6”政策措施及在創業板正式啟用第三套標準、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上市等政策的實施,未來A股市場將逐步活躍,尤其是高科技企業的上市。此外,如果目前利好的市況得以持續,預計2025年港股市場將較之前的預測籌集更多資金,而A+H上市將會成為主要的動力。
安永則在最新報告中表示,宏觀環境、市場資金和擬上市企業質量是影響IPO發行節奏的重要因素。A股IPO接下來預計將呈現與市場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節奏化發行“新常態”,而非以往的高速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