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把脈】深港聯手譜寫金融一體化新篇章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熊德志2025-07-04 06:49

6月10日,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深入推進深圳綜合改革試點深化改革創新擴大開放的意見》中提到,允許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按照政策規定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可以預見,這一政策安排,將對深港兩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及推動區域金融一體化,產生積極且深遠的影響。

一是推動跨境資本高效配置,實現機制創新。允許在港交所上市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在深交所上市,可直接打通港股與A股的制度銜接,便利大灣區內企業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融資,吸引更多國際資本通過香港進入內地,同時引導內地資本參與國際市場。部分港股企業通過深交所二次上市可降低其融資成本,以緩解港股的流動性不足問題(目前港股日均成交額約2000億港元)。在政策協同方面,該政策與“惠港五條”形成配套,從而形成雙向開放格局。

二是支持科技產業與實體經濟,進行科技金融一體化試點。政策明確支持深圳開展科技產業金融專項改革,通過優化債權和股權融資銜接機制,增強科技型企業(如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的資本獲取能力。如寧德時代、恒瑞醫藥等港股上市后可加速技術研發與國際合作。而鼓勵保險資金投資私募股權基金(如新能源、環保產業),也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轉型目標契合。

三是有助于提升A股市場資產質量與國際化水平。港股近年IPO企業多為A股無法上市的中小公司,而新政通過吸引優質大灣區企業,如已在港上市的龍頭企業回歸深交所,有利于提升兩地市場資產質量,優化資產供給,形成良性循環。

與此同時,亦有助于提升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定位,深港資本流動將促進人民幣跨境使用。

四是拓寬企業融資渠道與流動性支持,降低企業融資與交易成本。政策允許符合條件的大灣區港股企業回深交所上市,意味著企業可通過A股二次上市補充資本,降低單一市場融資壓力。這一機制有助于吸引更多境內投資者參與,形成跨境資金雙向流動(如“A+H”估值聯動)。

五是有助于提升市場定價效率、完善估值修復、進一步改善流動性。符合條件的大灣區頭部企業通過構建“A+H”雙融資平臺,內地投資者通過深交所投資原本在港股上市相關公司并借此進一步豐富資產配置選擇,而國際投資者則將進一步增加對人民幣資產的風險敞口。

一批在港股上市的科技類企業若未來具備深港兩地上市條件,也將吸引更多內地資本關注。當前政策環境為港股上市內地企業帶來了融資渠道拓寬、流動性提升的中長期利好,而公司自身的技術突破與業務擴展是其長期發展的核心邏輯。

綜上所述,該政策通過制度創新強化了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核心功能,促進大灣區內的資本、技術與產業融合,進一步優化資產供給,形成良性循環。深港金融一體化的新篇章正在譜寫中。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責任編輯: 劉少敘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熟女一区二区不卡 | 在线播放大乳大屁股系列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线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1视频 | 亚洲va欧美va在线 | 在线观看黄V免费网站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