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舶(600150)7月4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發行股份吸收合并中國重工(601989)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獲上交所并購重組審核委員會審議通過。這標志著中船集團旗下兩大船舶總裝核心上市平臺整合迎來重大進展。
自2025年5月8日上交所正式受理本次重組申請以來,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的整合工作穩步推進。隨著審議通過的結果塵埃落定,前期監管審核工作已基本完成,交易進入實施準備階段。后續尚需等待中國證監會簽發注冊批文,由上交所完成發行上市安排,即可正式實施。
合并后,中國船舶將整合中國重工旗下的大連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優質資產,推動中國船舶與中國重工所屬船舶修造及配套業務的協同優化,進一步提升研發制造實力。業內普遍預期,未來中國船舶將構建全球稀缺性龍頭企業的估值邏輯,具備從資產規模、技術實力、交付能力到全球市場占有率等多維度重塑國際造船格局的實力,進而打造真正意義上的“世界一流造船旗艦上市公司”。
當前,全球船舶行業正處在大周期上升階段,船舶老齡化的必然趨勢持續推動船舶更替需求的不斷擴大。在綠色低碳的大背景下,老舊船型的更替進程進一步加快。據克拉克森數據分析,截至2024年末,全球集裝箱船平均船齡已達13.85年,僅比歷史峰值低0.2年;成品油船平均船齡為13.34年,距歷史峰值約1年;散貨船平均船齡為12.23年,距歷史峰值不足3年。面對市場的迫切需求和新船高標準的技術要求,船舶制造企業在承受產能與技術的雙重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強勁發展的時代機遇。
在此時代背景下,中國船舶作為存續公司,將在原有聚焦船舶海工裝備和海洋科技應用領域的基礎上,融合中國重工在艦船研發設計制造業務上的優勢,進一步鞏固和突出船海主業。通過整合雙方優勢資源,優化船舶制造板塊的產業布局,增強下屬各船廠的高端船型制造能力,推動船海產品向高端化轉型。同時,對各船廠進行差異化管理,合理配置資源推動各船廠建立主建船型的競爭優勢和壁壘。同時,打造“中國船舶”的品牌名片,在與船東、供應商及其他產業鏈相關方開展合作的過程中協同配合,凝聚市場競爭力,強化品牌話語權。
依據中國船舶及中國重工2024年度的財務數據測算,重組完成后,中國船舶作為存續公司,總資產將超過4000億元,營業收入將逾1300億元。展望未來,中國船舶有望通過進一步改善新接訂單的結構,提高高附加值船舶訂單的接單比例,從而提升整體的經營績效和盈利水平,有力支撐公司的市場價值和股東權益。
下一步,中船集團將以此次重組為契機,以海洋強國戰略為引領,不斷做大做強船海產業,持續深化資源整合,加快解決同業競爭問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船舶制造企業,在新征程上推動船海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服務國家海洋戰略科技力量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