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我國生豬市場在供需博弈中呈現“現貨曲折走弱、期貨寬幅震蕩”的格局。
現貨市場方面,受出欄壓力緩慢釋放、需求整體平淡及政策調控加碼等因素影響,生豬價格出現趨勢性下行,但下行空間較為有限,行業整體仍處在磨底階段。
生豬期貨市場則因多空因素交織出現顯著波動。今年上半年期貨市場整體呈“弱預期”的態勢,市場預期供應壓力較大,對豬價持有悲觀態度。但在現貨市場價格下跌幅度有限的情況下,受期現回歸驅動,期貨合約價格出現向上修復。
2025年春節前后,受節假日因素影響,豬價先升后降,呈現季節性價格波動;春節后至4月下旬,供需略顯寬松,豬價延續低位震蕩走勢,其間不乏二育群體小規模常態化進出場;4月下旬至5月初,由于二育發力和“五一”消費提振,豬價震蕩走高,但隨著消費歸于平淡和供應端產能兌現,豬價應聲下跌;6月,在相關政策引導豬企降重出欄、不鼓勵二育等利多因素影響下,市場悲觀情緒有所緩和,現貨市場價格止跌企穩。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國產區生豬均價14.86元/公斤,下跌0.91元/公斤,銷區生豬均價15.35元/公斤,下跌0.94元/公斤。
“今年上半年,生豬價格整體呈現震蕩運行態勢,雖然價格重心呈現下移態勢,但下跌幅度明顯低于市場前期評估結果。”銀河期貨農產品研究員陳界正說。
上半年期現價格階段性背離
在2025年市場面臨出欄壓力的考驗下,上半年豬價卻跌幅有限,陳界正認為,這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雖然今年生豬產能及存欄量相對較大,但由于市場大體重豬源供應相對較少,養殖端普遍有增重表現,規模企業及養殖戶出欄不積極,同時二次育肥逐步入場,限制了市場的生豬供應。二是,整體來看,生豬市場需求相對較好,國內生豬屠宰量及價格均維持高位,一定程度反映了市場的承接能力。三是,前期市場對豬價過分看空,從實際情況看,雖然產能有所增加,但在各類因素影響下,價格下行空間相對有限。
從生豬期貨市場表現來看,東證衍生品研究院農產品高級分析師吳冰心告訴期貨日報記者,今年上半年,生豬期貨價格走勢與現貨價格走勢出現階段性背離,展現出對供應滯后的提前計價。2503、2505合約價格在交割月之前大幅貼水于現貨,引發盤面價格低位反彈,完成期現回歸。一、二季度上半段現貨價格整體表現超出預期,除了拉動近月合約補漲,也進一步壓制了2507、2509合約的反彈空間,使其一度跌破13000元/噸和13400元/噸。與此同時,供應壓力后移驅動正套策略表現較好。直至二季度末,在相關政策引導下,生豬期貨2509合約進入震蕩反彈階段。
豬價表現取決于產能去化的持續性
上述受訪人士認為,下半年生豬市場將呈現供需雙增的情況,在需求托舉下,豬價或出現階段性反彈。短期需關注三季度季節性需求回升與壓欄情緒對價格的拉動,中長期豬價表現則取決于產能去化的持續性。
從大方向來看,陳界正認為,在當前能繁母豬產能及生產性能均維持相對高位的情況下,后續供應預計以偏寬松為主,整體壓力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現貨價格大方向仍然偏于下行。
吳冰心認為,從中長期來看,供給寬松將制約生豬價格反彈空間。“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下半年生豬價格階段性企穩亦會限制產能去化,對遠月期貨合約定價產生利空。”
國元期貨發布研報表示,從供應來看,在目前國內養殖端的降重操作下,三季度上半段生豬市場供給壓力或進一步釋放,不過隨著大豬存欄量下降,三季度下半段供給壓力將出現緩解。需求方面,7月份氣溫偏高,消費處于淡季,豬價整體承壓;進入8月,在節日性消費驅動下,需求逐步回暖,預計豬價將迎來階段性反彈。
吳冰心也認為,今年三季度市場存在庫存壓力緩解與消費季節性反彈雙重支撐,但生豬整體供應仍過剩。伴隨著階段性降重告一段落,在進入四季度之前,天氣轉涼疊加肥標價差持續走強,生豬供應壓力有望緩解。
從操作上看,國元期貨研報稱,建議考慮等待豬價回調,短期逢低布局多單。國慶節之后,隨著節日效應退卻,需求慣性回落,但相較于三季度,豬價仍有居民剛性消費及腌臘支撐。考慮到2026年春節在2月中旬,春節備貨需求延后,今年四季度的需求支撐力度有限,豬價仍有回落空間,可在中秋、國慶“雙節”前逢高布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