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大型公募“試水”ETF!“頭部游戲”如何后來居上?兩大根本問題……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余世鵬2025-07-06 19:33

繼長城基金后,ETF賽道再迎新入局者。

券商中國記者近日從業內獲悉,興證全球基金等數家大型公募正在準備布局ETF。相關公募不僅作出決策,還就布局產品賽道展開了調研。

這些公募都是業內知名大機構,但為何在此前的ETF浪潮中沒有行動,如今才后知后覺?從券商中國記者多方采訪來看,這與各家公司戰略定位有關,此前堅守主動權益,如今才意識到了ETF“入場券”的重要性。

但也要看到,ETF雖是“頭部游戲”,大公募之間同樣存在較大差異。ETF的長足發展,要直面兩個根本問題:一是如何形成穩定持續的利潤來源,二是如何找到差異化突圍抓手。

數家頭部公募“試水”ETF

“近期試水ETF的公募,主要是幾家大型基金公司。”7月4日一位滬上公募內部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這幾家公募有些是之前就有ETF系統設備,時隔多年后再度發行;有些是準備上新系統,從零開始布局ETF。“在業內看來,這幾家公司是具備資金實力的,早幾年就應該布局ETF了,但由于各種原因拖到了現在。”

發出明確布局信號的是興證全球基金。根據該公募官網近日披露的ETF業務系統采購項目信息,其采購的系統名為ETF業務系統采購項目-贏時勝估值和PCF等。在這之前,興證全球基金發行過普通指數基金,但沒發過ETF。

另外是一家銀行系公募和一家以主動權益見長的基金公司。深圳一位公募市場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這兩家公募目前正在布局ETF。其中,銀行系公募很早之前發過ETF,但近些年來暫停了,接下來會重新做起來。以主動權益見長的那家公募,近兩年發行過不少指數基金,近期也要開始布局ETF。這家以主動權益見長公募的一位內部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回應稱:“具體的確切消息目前尚未了解到,但業內都覺得我們公司應該搞ETF了。”

除上述信號外,個別公募已在ETF發行上釋放出了進一步動態。券商中國記者從業內獲悉,一家準備布局ETF的基金公司,首只產品擬定為滬港深科技相關ETF,目前已在進行渠道等方面的溝通工作。另有基金公司已在管理層層面做出ETF布局決策,相關部門就布局的賽道方向,展開了調研工作。

“ETF是指數基金中的一種,基金公司布局會在原有基礎上進行。無論是普通指數還是指數增強,基金公司會把做得好的賽道,作為ETF業務的切入點。比如,有些基金公司此前在紅利低波上做出了一些規模產品,未來的ETF布局大概率會從紅利低波ETF入手。”華南一家中型公募品牌營銷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

為何現在才加入?

ETF是基金業發展大勢所趨,上述提及的公募也都是業內知名公司。市場熱議點在于,這些公募在此前的ETF浪潮中沒有行動,如今才后知后覺頂著白熱化競爭壓力加入?

從券商中國記者統計情況來看,從2023年至2025年5月,ETF領域并沒出現過新的發行人,直到今年6月長城基金加入,以及本次興證全球基金等大型公募跟進。而根據晨星數據,2015—2024年這十年里,被動ETF在被動權益類基金中的占比,從38%一路攀升至90%。

“多數頭部公募在本輪ETF浪潮前就已入局,這是趨勢也是普遍規律。國內ETF始于2004年,在2020年前后就已是較成熟的產品,理應是所有全產品線公募業務的一部分。興證全球等若干大型公募遲遲未進,可能是出于某些自身因素考量。”一家中小公募高管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稱。

滬上一家中型公募的北京分公司高管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遲遲未布局ETF的幾家公募,與他們一直以來對主動權益的堅守有關。“這些公募的主動權益此前在業內頗具辨識度,這幾年一直在堅守,堅持不做ETF。但ETF畢竟是大趨勢,個別公司同一個股東的其他兄弟公募,這幾年都布局ETF了,業務步調始終是要一致的,現在就準備要做ETF了。”

“實際上,主動權益和ETF是并行不悖的,但不少人一直用對立視角去看待。”華南一家公募的中層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主動權益和ETF都可以是權益基金的重要部分,ETF不是對指數的簡單跟蹤復制,更多功夫是在指數挑選、策略識別、誤差跟蹤等方面,考驗的是收益與風險識別能力。這種能力的習得和培養,和主動權益投資歷練密不可分。“新進的大型公募在ETF發展上依然是有機會的,未來會有單只規模過萬億的ETF出現,但和早幾年相比競爭會更為激烈”。

“頭部游戲”當中也有弱者

ETF一直都被稱為“頭部游戲”,頭部公募占據絕大部分份額。但實際上,頭部公募內部同樣存在較大差別。一方面,前述公募高管表示,大型公募一直都是指數基金業務的主要力量。特別是ETF,在發展早期需要相當投入成本,既有設備系統固定投入,還有產品發行、渠道溝通、持續營銷等變動成本。

“在相當長時間里,基金公司需要從固收等其他成熟業務中騰出資源來反哺培育,周期可能還不短。從這個角度看,ETF要做大做強,具有優勢的依然是大型公募,正是因此,大型公募一直在熱門或創新ETF產品中表現出了明顯優勢。”該公募高管稱。

以2025年為例,多種熱門產品的率先試水者均以大型公募為主。比如,將于7月7日發售的10只上證AAA科技創新公司債ETF,被認為是“填補場內科技金融債基”空白,發行人均來自大中型公募,不僅有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南方基金、富國基金,還有招商基金、博時基金、廣發基金、鵬華基金和景順長城基金。此外,年內有過的基準做市信用債ETF、中證A500ETF等熱門產品,也均以頭部公募為主。8只基準做市信用債ETF,分別來自華夏、易方達、博時、南方、廣發、天弘6家頭部公募,中小公募僅有海富通和大成基金兩家。

另一方面,一位長期跟蹤研究基金產品的基金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頭部公募間的ETF發展也存在顯著分化。各家公募資源稟賦不同,個別銀行系公募無論是公司本身還是股東,在ETF經驗上可能會稍有不足,難以找到發力點。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全市場53家基金管理人非貨ETF規模為4.15萬億元,但管理規模超過1000億元也僅有10家,且10家公募的累計規模達到3.33萬億元,占比超過80%。其中,華夏基金和易方達基金非貨ETF規模,分別突破7500億元和6500億元,華安基金、博時基金、國泰基金、富國基金、廣發基金五家公募的非貨ETF規模不足2000億元。十名之外的,天弘基金、匯添富基金、工銀瑞信基金、鵬華基金等公募的非貨ETF規模不足1000億元,招商基金、銀華基金的非貨ETF規模甚至不足500億元。

甚至,不少大公募的ETF(特別是細分主題ETF),也會面臨清盤困境。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4日全市場一共有107只股票ETF的規模不足5000萬元,不少是來自華夏基金、富國基金、嘉實基金、博時基金等頭部公募。嘉實基金剛于今年4月中旬成立的嘉實上證科創板工業機械ETF,截至7月2日已連續40個工作日基金資產凈值低于5000萬元。此外,今年初成立的華夏創業板50ETF、富國創業板50ETF,以及成立于2024年下半年的華泰柏瑞中證油氣產業ETF、廣發國證糧食產業ETF,規模均跌破5000萬元。

需直面兩大根本問題

上述頭部公募混戰現狀,業內人士大多認為是ETF發展的初期狀況。但隨著發展持續深入,基金公司要想從ETF中脫穎而出,依然要直面兩大根本問題:一是ETF如何形成穩定可持續的利潤來源,二是如何找到差異化突圍抓手。

一位了解ETF運營情況的市場人士算過一筆賬:大體來說,基金公司的ETF業務要想盈利,規模需做到1000億元以上;單品類ETF盈利,規模需到十億元級別。另一方面,一只普通ETF的做市費大約要數十萬元。在多家公司同時競爭情況下,一只熱門ETF要做到10多億體量,做市費基本要去到1000萬元。加上投放導流,像中證A500ETF這樣的熱門產品,投入成本基本要過億元。他舉例說道,某家公募ETF業務一年的收入大約有6億元,此前盈利能有1個多億,但如今只能有數千萬水平。

“即便是頭部公募,依然難言形成規模壁壘,主題ETF規模過小、管理費不高,加上營銷投入和做市費等支出,ETF難以形成穩定盈利來源。和短期盈利相比,基金公司先拿到‘入場券’更為重要。只要在場,未來就可能有機會。”前述華南公募人士稱。晨星(中國)研究中心認為,降低基金費率成為基金公司打開市場的手段之一。美國ETF2024年凈運營費率為0.12%,中國ETF為0.42%,其中兩國的股票型ETF凈運營費率分別是0.11%、0.43%。隨著國內ETF市場發展,基金公司可能進一步推動行業費率水平下降。與此同時,國內基金公司可以考慮采取積極開發新型ETF產品,以及在服務上實現差異化等方法,提高ETF產品的溢價能力。

截至目前,業內對ETF差異化發展的談論已并不少。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兼投資總監趙云陽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截至目前,我國指數投資生態體系已初步形成,未來的產品創新會具備巨大的空間。例如運用期權的下跌保護、備兌增強等策略ETF,透明模式的主動ETF等,是未來主要發展方向。

根據摩根資產管理預測,到2030年全球主動ETF規模將從2024年底的約1萬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6萬億美元,主動ETF增速有望顯著超越被動ETF增速。摩根資產管理全球ETF業務主管TravisSpence表示,被動ETF領域的同質化競爭及低費率壓力,為主動型產品通過差異化策略開辟新空間。他進一步表示,主動ETF在固收領域大有作為,比如中國債券在2024年底市場規模居全球第二,但ETF滲透率不足1%,主動管理策略可填補信用債、利率債的配置空白。此外中國還可將主動管理策略(如行業輪動、ESG主題)融入ETF框架,滿足市場多元需求。

責編:楊喻程

排版:劉珺宇

校對:楊立林

責任編輯: 孫孝熙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中文字幕aⅴ专区 | 中文字幕国产按摩 |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一道本国产精品久久 |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香港三香港日本三级在线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