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最高收益近100%!主動權益基金投資優勢凸顯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余世鵬2025-07-09 23:38

在港股和北交所等行情帶動下,截至7月9日,年內主動權益基金大幅跑贏了被動指數基金。

其中,業績最好的主動權益基金,年內收益率接近100%,與收益率最高的指數基金拉開了近34個百分點。無論是單只產品業績排名還是整體平均業績對比,主動權益基金均呈現出了優于被動指數基金的投資優勢。

基金業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稱,這是基于醫藥等行情啟動之下基金經理在選股上發揮出了主觀能動性。但這并不意味著被動指數基金沒有投資優勢。下半年的市場機會也并不局限于創新藥,科技、紅利、新消費等領域都具備投資機會。

主動權益基金霸榜

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7月9日,全市場權益型基金今年以來業績排名前十(以初始基金為統計對象)的,均為主動權益產品,以港股、醫藥、北交所這三類主題產品為主。

其中,匯添富香港優勢精選A以98.16%的業績排名第一。緊跟其后的是長城醫藥產業精選A(81.45%)、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選兩年定開A(80.95%)、中銀港股通醫藥A(77.14%)、永贏醫藥創新智選A(76.76%)。

排名第六到第十的,有重倉港股的廣發成長領航一年持有A(76.37%),以及重倉醫藥股的華安醫藥生物A(75.44%)、平安核心優勢A(71.03%)、中航優選領航A(68.19%)和華夏北交所創新中小企業精選兩年定開(70.17%)。

排名第十一到二十的10只產品,有6只為主動權益基金,分別為諾安精選價值A、嘉實互融精選A、平安醫藥精選A、平安醫藥健康A,以及匯添富健康生活一年持有A、富國醫藥創新A,其余4只為ETF產品。

其中,匯添富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年內收益率為64.26%,銀華國證港股通創新藥ETF收益率為63.36%,萬家中證港股通創新藥ETF收益率為62.75%,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收益率為62.64%,分別位列第15、16、18、19名。即年內業績最優秀的主動權益基金和ETF產品,收益率相差了近34個百分點。

需要指出的是,主動基金業績超越被動指數基金的情況,并非個例,從不同類型基金整體統計數據來看,主動權益基金這種業績優勢同樣明顯。根據Wind統計,截至7月9日,普通股票基金(不同份額分開統計)年內平均收益率為9.06%(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3.80%),偏股混合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為8.69%(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為3.75%)。另一方面,股票型指數基金年內平均收益率為6.29%,其中股票型ETF(包括QDII基金)的年內平均收益率為6.75%。

主動權益基金優勢凸顯并不否定被動指數基金

談及主動權益基金年內業績優勢時,基金業內人士認為與多方因素有關,既有行情因素,也有基金業的行業因素。

華南一家中小公募高管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比較主被動基金業績,既要看跑得最好的產品業績,也要看整體平均業績。從這兩個維度看,年內主動權益基金是領先被動基金的。從行情層面講,年內醫藥和港股等方面迎來了上漲行情,主動產品的基金經理在選股上發揮出了主觀能動性,業績顯著的產品不僅超過了同類主題的指數基金,還創造出了顯著的超額收益。

實際上,并非所有醫藥基金都在年內實現正收益。根據Wind統計,截至7月9日,全市場有85只醫藥主題基金年內收益率不足10%,其中有18只基金為負收益,某只醫療健康基金甚至錄得了近4個百分點的虧損。

北京一位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年內漲幅顯著的主動權益基金,大多是醫藥、北交所等主題型產品,似乎和此前壓賽道的做法頗為類似。但如果將視野擴展到整體主動權益基金,則會發現紅利、周期等均衡配置基金,同樣也收益顯著。“醫藥基金業績很好,但基金公司在宣傳中凸顯的更多是基金產品的投資類型、投資范圍和投資策略。經過此前市場教育后,投資者的認知度也在不斷提升,他們的關注視角已逐漸轉向基金收益結構和來源,能在約束范圍內實現超額收益,都是優秀的主動權益基金。”

以紅利基金為例,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9日,全市場約有25只紅利主題基金年內實現了兩位數收益。富國港股通紅利精選A年內回報率為22.72%,和7.56%的比較基準收益率相比實現了15.16%的超額收益。中歐紅利優享A的年內回報率為18.61%,平安港股通紅利精選A、華泰柏瑞紅利精選A等產品的收益率均在10%以上。

但是,主動權益基金的優勢凸顯,并不意味著被動指數基金沒有優勢。在前述基金經理看來,一個健康發展的基金市場,應該是多元化的,不同產品和不同主體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被動產品也在持續豐富,無論是渠道還是投資者(特別是機構客戶),都已認識到短期的單一資產或策略難以持續。資產配置思維在基金投資中越來越重要。從收益目標和波動率風險承受能力出發,通過主被動乃至固收等多種產品配置,才有可能帶來持續穩定業績。

下半年醫藥、紅利、科技都會有機會

和上述分析類似,基金投研對下半年市場機會的預判,也并沒有局限于醫藥等熱門領域,而是遵循自上而下思路全面展開。

中歐基金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展望下半年,國內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將助力經濟實現溫和復蘇。隨著貨幣寬松政策逐步落地,流動性也將進一步寬松,為A股和港股提供有力支撐,預計市場將呈現震蕩上行的趨勢。就市場整體估值水平而言,創金合信基金首席經濟學家魏鳳春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從股票估值因子看,截至7月7日估值持有一年正收益的勝率為69%,較上期(7月4日)68.63%有所上升,勝率仍然在較高水平上波動。當前估值未來一年收益率較上期也有所上升,從7.91%上升到7.93%,賠率也在較高水平波動。下半年權益或優于固定收益,結構性的行情相對確定。

在布局思路上,中歐基金表示多個領域會展現出潛力。科技方面,AI應用、具身智能等細分賽道前景廣闊,隨著AI技術的持續突破,相關企業有望迎來業績爆發;新消費的國產替代機遇持續增強;周期紅利品種在利率下行環境下吸引力進一步提升;農業相關題材也將隨著養殖存欄的增長迎來修復;此外,區域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電商增長加速、港股的低估值品種,也是可以密切關注的投資方向。

平安醫藥精選的基金經理周思聰表示,下半年的投資主線預計還將圍繞成長性行業,優質的科技資產、新興消費行業都值得關注,預計成長風格還將繼續占優。她認為,創新藥仍是醫藥行業的核心主線,關注三條投資主線:一是國內醫保市場放量的商業化投資主線,二是對外授權國產創新藥出海主線,三是把握行業周期與估值機會。按照這三條主線邏輯,可關注創新藥中的雙抗、ADC、靶向藥、自身免疫性疾病四個細分投資方向。

摩根士丹利基金則表示,接下來A股市場仍將沿著“中國制造”主線演繹,繼續看好幾個方向:一是科技成長,出口管制的緩和對于具有海外產業鏈的公司更為有利;二是中國制造,包括高端機械、汽車、軍工甚至醫藥等,其中優質的公司需要重視;三是新消費,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據國內市場主導地位,海外市場拓展也極為順利,成為上市公司業績的核心增長點。

校對:陶謙

責任編輯: 高蕊琦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 | 亚洲天堂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图片 | 性AV在线网站 | 又色又爽视频香蕉网络 | 日韩国产中文一区二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