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第五屆RISC-V中國峰會主論壇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舉行。
中國開放指令生態(RISC-V)聯盟秘書長、北京開源芯片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包云崗發表題為《關于RISC-V生態建設的幾點觀察與思考》的演講報告。他分析稱,在理想情況下,2030年中國將在全球RISC-V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
從行業情況來看,據SHD Group預測,2030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92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47.4%;來自RISC-V基金會的數據顯示:2021年到2027年,中國RISC-V內核將占據全球出貨量的50%。
盡管行業前景廣闊,但包云崗亦指出,在現實中推廣RISC-V仍面臨各種困難,包括企業ARM等構架用得好好的,為什么要換RISC-V?RISC-V芯片主打什么場景?懂ARM解決方案的人市場上一大堆,懂RISC-V技術支持的人到哪找?
對此,他總結了當前RISC-V產業落地需迫切解決的四個問題,具體來看。一是產品與解決方案,市場上真正有競爭力的RISC-V芯片還相對;二是工具箱,RISC-V軟硬件工具箱還不夠豐富,要盡快達到“多、快、好、省”的效果;三是人才,芯片設計、驗證、解決方案、技術支持等各個層次人才均不足;四是標桿案例,通過標桿案例建立行業信心。
如何應對上述挑戰和問題,包云崗在現場分享了多方面的認知。“若僅用于原位替代ARM,并未真正發揮RISC-V開放性與可定制化的優勢;RISC-V的開放性,使能開源實現和開源工具鏈,能結構性降低成本,催生新商業模式,其中包括實現芯片領域的Linux+RedHat模式,形成PC集群解決方案,助力互聯網產業等。”他闡述。
具體在結構性降低成本環節,包云崗列舉了一組數據:以研發一款量產10萬顆的64核服務器芯片為例,開發成本約7.5億元人民幣,IP授權費用與版稅約2.5億元人民幣,占三分之一。而基于開源的聯合開發模式,可以為企業節省2.5億元研發費用(降低33%)。
“應積極擁抱開源,未來芯片,開源IP比例也必將實現0的突破,且開源IP比例會不斷提高。”他預測。
同時,在包云崗看來,RISC-V的可定制化,使能軟硬件協同極致優化,結合敏捷開發降低開發門檻,可以催生新模式。基于此,APP開發團隊也可根據應用場景快速定制芯片,提供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
“當前AI推理的算力需求呈現新特征,RISC-V+AI將成為未來新組合。包括與CPU緊密協同設計,以應對需求多樣化。”他最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