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恒坤新材”)自2024年底向科創板遞表以來,持續吸引資本市場目光。公司主營業務為光刻材料和前驅體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是國內少數能夠實現SOC、BARC、KrF等光刻材料規模量產并穩定供貨的企業,躋身國產高端半導體材料“破局者”行列。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近日,筆者到訪恒坤新材位于廈門的辦公地點,見到了公司董事長易榮坤,在易榮坤看來,數十年的堅持并非為了講一個“高科技故事”,而是為了讓國產材料真正從中低端走向高端,走得更穩更遠?!拔夜亲永锸亲龉S的人,能把產品做出來,讓客戶用起來,這就是我存在的意義。”易榮坤坦承。
從代工到半導體:危機逼出的轉型
福建安溪出身的易榮坤,早年在港資企業車間從事技術類工作,1996年辭職回廈門創業,開設恒坤工貿有限公司從事隨身聽、收錄機、家電配件的代工生意,營收迅速增長,但這份依賴海外訂單的生意從未讓他真正安心。
“只要客戶說不要了,明天工廠就停工。”2008年金融危機讓訂單銳減,新建廠房負債高企,易榮坤每天都在為工資和貸款周轉而焦慮。
痛定思痛,他認識到必須擁有自主技術和產品才能持續生存。2014年,他帶領團隊開始涉足國產化率極低、技術壁壘極高的半導體材料領域,經過摸索,選擇了光刻膠這一核心材料賽道。為了這個選擇,他竭盡所能,在當時幾乎是荒漠地帶探索出一條恒坤特色的發展之路。
驗證長跑背后:真正進入晶圓廠的難度
光刻膠在芯片制造中承擔著關鍵角色,是影響芯片精度和良率的核心材料。一款光刻膠想要在晶圓廠實現從開發、驗證、小試、中試到大規模量產,必須經歷長達3至5年甚至更久的漫長周期,每一個環節都必須穩定可控。
除了對產品的性能進行驗證,下游晶圓廠還需要對光刻膠廠商的工廠進行驗證,以使光刻膠的供應穩定性得到保證。此外,光刻膠廠商的原材料供應商也必須得到下游晶圓廠的認可,甚至在更換供應商時要獲得晶圓廠的同意。這些過程都有著極高的時間成本。
2017年7月30日,恒坤新材拿下英特爾大連工廠首張訂單,這是公司真正意義上進入全球頭部晶圓廠供應鏈的轉折點,隨后公司在光刻材料和前驅體材料等領域持續迭代,逐步實現規模供貨和穩定驗證,部分核心性能達到甚至超過國際同類產品水平。
根據招股書披露,2022至2024年,公司自產產品銷售收入從1.24億元增長至3.44億元,年復合增長率66.89%,背后是多年驗證投入與持續研發迭代的結果。
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對于外界質疑“客戶集中度過高”的問題,易榮坤并不回避:“這不是依賴,是行業特性決定。”光刻膠企業需要與頭部客戶深度綁定進行定制開發、頻繁驗證和持續配合,形成穩定量供后才會逐步拓展至更多晶圓廠客戶。截至目前,恒坤新材已與境內大多數12英寸晶圓廠客戶開展業務合作,但實際放量出貨的仍是幾家頭部客戶,這也是國內半導體材料企業普遍面臨的產業特征。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走出依賴的生存邏輯
根據招股書,恒坤新材主營業務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自主研發生產,一部分是代理引進銷售。外界常質疑公司“引進產品占比過高”,而數據顯示,近幾年恒坤新材引進銷售的占比整體在逐步下降,自產產品占比持續上升,2024年達到63.77%。
但易榮坤坦言,截至2024年,公司的引進產品營收占比雖逐年下降,但仍處于較高水平。他解釋道,“過去這些年如果沒有貿易,我就無法生存。公司每年運維成本高昂,沒有充足現金流,如何做研發?我們熬不過漫長的研發驗證周期。”
在他看來,引進銷售并不是“負擔”,而是企業生存和研發前行的現金流來源,讓公司能在穩定資金流中保持對研發、產線和客戶驗證的持續投入。
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恒坤新材不僅掌握了與客戶協同的真實需求和標準,也逐步打通了自主研發產品從試產到量產的產業鏈閉環,擺脫了單純依賴外部產品的局面。
“國產替代不能喊口號,要真正能被客戶使用、真正穩定供應,這才叫替代?!币讟s坤說。
把握窗口期與資本市場助力
近年中美貿易摩擦、供應鏈不穩定和技術封鎖背景下,國產替代成為國家戰略。客戶和國家給予國產材料廠商更多驗證機會,讓恒坤新材等企業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窗口。
“過去客戶不敢用國產產品,現在主動邀請我們參與產品開發。這是機會,但要抓住這個機會,必須提前投入?!币讟s坤坦言,設備采購周期長達兩年,調試需要半年,不提前布局,就算需求來了也做不出來。
招股書顯示,公司已累計投入超10億元用于設備采購、產能建設和技術研發,在廈門、漳州、大連等地建設了多個光刻膠和前驅體材料生產基地,為未來3到5年的產能釋放和技術升級做好鋪墊。
資本市場是支撐恒坤持續前行的重要力量。從新三板掛牌到多輪融資,公司引入深創投、漳州高新等產業資本,形成了“研發—驗證—量產—擴產”的資金閉環。此次科創板募投項目擬聚焦先進光刻膠材料和前驅體材料擴產、高精度技術研發,填補高端國產材料領域空白。
“沒有資本市場,我們撐不過驗證和研發周期;沒有現金流,我們熬不過日常運營?!币讟s坤說。
從草根創業者到半導體材料國產化推動者,從安溪走出的易榮坤與恒坤新材,用三十年時間走出了一條別人可能望而卻步的路。對恒坤新材而言,這場持續的摸索與創新長跑還遠未結束,而真正能夠不斷開發出新產品,解決行業“卡脖子”難題、被客戶使用、被市場認可、實現大規模穩定供貨,才是這家企業存在的最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