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霞昌
7月18日,國內智庫長城戰略咨詢發布的《GEI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5》顯示,2024年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達1212家,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達372家,總估值突破1.2萬億美元,在全球獨角獸領域占據近三成份額,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這一數據直觀地展現了中國獨角獸企業群體的壯大。
獨角獸企業是指最近一輪融資的投后估值超過(含)10億美元的未上市企業,一般具備發展速度快、備受投資者青睞等屬性,且具有指數式成長、顛覆式創新等特征。獨角獸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反映了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經濟活躍程度。
從行業分布看,中國獨角獸企業呈現出鮮明的硬科技特征。其中,集成電路以56家企業、1618億美元估值連續四年領跑,商業航天以150%的增速成為增長最快領域,前沿科技企業占比高達70.2%。在人工智能賽道,中國獨角獸企業新獲融資總額達388.6億美元,占比36.7%,遠超其他賽道。
獨角獸企業的蓬勃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它們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通過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獨角獸企業不斷拓展新的產業領域,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另一方面,獨角獸企業創造了就業機會,吸引了高端人才集聚。此外,獨角獸企業的創新理念和發展模式,還對整個社會的創新文化產生了積極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不過,當前市場環境處于修復期,上市退出等路徑還不清晰,一級市場項目投資意愿仍待恢復,海外市場對中資企業上市存在不確定性,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獨角獸企業的發展。監管方面、企業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體系,提高上市條件包容性,暢通企業退出渠道,同時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進一步釋放獨角獸企業的發展動能,為它們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讓它們多起來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