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3日,中國氣象局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7月以來,我國有152個國家級氣象站觀測高溫超過40℃,未來高溫仍將持續,部分地區持續天數和極值可能突破歷史同期。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介紹,入汛以來,全國平均高溫日數(8.5天)為歷史同期最多,平均氣溫(16.8℃)為歷史同期次高,陜西、河南、山東、湖北、四川、新疆等6省(區)氣溫為歷史同期最高。陜西興平(43.1℃)、湖北巴東(42.9℃)等45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其中,5月19日至21日首輪高溫過程出現時間早,河南林州(43.2℃)和河北峰峰(43.0℃)出現43℃及以上高溫。
根據中國氣象局氣候中心綜合數據顯示,7月11日以來,40℃及以上的高溫主要出現在陜西東南部、湖北中西部、重慶東北部和西部、新疆東部以及內蒙古西部等地,覆蓋面積達40.7萬平方公里,152個國家級氣象站觀測到40℃及以上氣溫。共有102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突破7月極值,其中新疆吐魯番東坎(48.7℃)、陜西興平(43.1℃)、湖北巴東(42.9℃)等32站突破歷史極值。
賈小龍表示,受溫高雨少影響,華南、長江中下游、西北地區東部、黃淮和四川東部等地氣象干旱呈階段性發展,4月18日全國中旱及以上面積最大達201.8萬平方公里,目前大部地區旱情已緩和或緩解。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際用戶服務中心首席鄭照軍日前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介紹,今年夏季的高溫熱浪是在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全球溫度持續上升的大背景下發生的。導致極端高溫的現象,直接原因是大氣環流異常。
央視新聞報道稱,世界氣象組織的公報表明,自1961年以來,全球各地區普遍呈現升溫趨勢,尤其自1991年起,全球變暖明顯加速。該組織發布的另一份前瞻性報告預測,未來幾年內氣候變暖沒有暫緩跡象。根據公報,受人類活動引發的氣候變化影響,極端高溫正變得越來越頻繁和強烈。
賈小龍稱,預計7月下旬,華北南部、黃淮及南方地區仍將有階段性高溫天氣過程。其中,7月23-24日,江淮、江南東北部等地有35-37℃的高溫天氣;25-31日,華北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中西部、華南北部、四川盆地、陜西關中等地將有4-7天日最高氣溫35-39℃的高溫天氣。
對于8月氣候趨勢,賈小龍表示,預測全國大部地區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華東、華中、新疆南部等地高溫(≥35℃)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風險較高。其中,上海、江蘇、安徽、河南大部、湖北、陜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和西北部、青海西北部、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南北部、重慶、四川東部、西藏西北部、新疆等地偏高1-2℃。
他指出,尤其是8月上中旬,華北南部、華東中部和北部、華中大部、西南地區東部、西北地區東部、內蒙古西部、新疆等地將出現階段性高溫過程,其中華東中部、華中中部、西南地區東部、新疆南部部分地區的最高氣溫可能突破歷史同期極值,但高溫過程持續天數突破同期極值的可能性較低。
在降水方面,賈小龍介紹,入汛以來(3月15日至7月22日),全國平均降水量303.9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6.2%。6月以來,雨季進程明顯偏早,長江中下游6月7日入梅,較常年偏早7天,6月30日出梅,較常年偏早16天,梅雨量較常年偏少11.7%。華北雨季7月5日開始,較常年偏早13天,為1961年以來最早。
8月份降水方面,東北地區中南部、內蒙古中西部、華北、華東北部和東南部、華南、西南地區南部、西北地區東北部、西藏西部、新疆南部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遼寧大部、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東北部、山東北部、福建南部、臺灣、廣東、廣西南部、海南、云南南部、西藏西部等地偏多2-5成;全國其余地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其中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四川東部、重慶、新疆北部等地偏少2-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