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安仲文
調研上省時省事的指數基金,正成為許多FOF基金的“心頭好”。
在行業風格主導的賽道化行情背景下,公募FOF選基策略開始弱化主動權益類基金,指數產品成為核心倉位。隨著股票市場越來越體現出行業貝塔特征,風格穩定以及持倉內容可預測、可研究的指數基金成為許多公募FOF基金經理的偏愛。今年業績排名居前的FOF產品,幾乎都把指數基金作為核心重倉品種,對主動權益基金的持倉則顯著下降。
FOF持倉偏愛指數產品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3日,全市場公募FOF年內業績前七強的基金分別為國泰優選領航、工銀睿智進取、工銀養老混合、渤海匯金優選、前海開源裕源、國泰行業輪動、交銀智選星光,這些FOF產品今年以來的收益均超18%,年內收益率最高約為22%。
在公募FOF一改往年頹勢、體現出賺錢效應的背后,是選基偏好和策略發生重大變化,在前七強公募FOF的核心倉位中,主動權益類產品幾乎消失不見。
例如,基金二季報顯示,國泰優選領航FOF的核心倉位中,主要持有9只基金產品,合計倉位占比為66.2%,所重倉的基金包括稀土ETF、黃金ETF、創新藥ETF、德國ETF等,幾乎清一色為指數產品,僅有的一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為中銀創新醫療,但后者在國泰優選領航FOF中的倉位僅為2.63%。
工銀養老混合FOF的選基偏好也體現出“重指數輕主動”。截至6月末,該FOF所重倉的前十大基金產品,有8只為指數基金,包括游戲ETF、恒生醫藥ETF等。該FOF選取的唯一一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為中信保誠多策略,該產品之所以能入列,或與其持倉特點有關。中信保誠多策略重倉行業多達14個,前十大股票的合計倉位占比僅9%,分散持倉是這只基金的重要特點。
選基重在可預測
持倉風格穩定、透明、簡單以及可預測,成為許多FOF選基逐步偏好指數基金的重要原因。
深圳一位公募人士此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FOF選基最關注的是歷史業績以及歷史持倉風格的可觀察與可跟蹤,基金產品持倉特點的可預測尤其關鍵。因此,指數化產品持倉的穩定性、簡單透明成為最大吸引力。
長城基金一位業內人士也認為,FOF挑選基金的標準與邏輯是注重基金歷史業績以及業績背后所依賴的長期投資方法論,看投資策略是否自洽、穩定、清晰可懂,對方法論的執行程度以及基金經理在市場周期高點和低點的自律程度。
此外,還有基金人士認為,公募FOF覆蓋主動權益類產品須投入較多的研究與時間,包括對基金經理的調研。但當行情體現出賽道化、行業主題化后,FOF基金經理選擇被動化產品,就極大降低了投資研究的成本。
“我們希望主動權益類產品要有自己的特點,不應該類指數化。相對于指數化產品而言,采取賽道化押寶策略的主動權益類產品,不容易吸引FOF產品的布局。”華南地區一位FOF投資負責人表示,“如果一只主動權益基金采取全部買入醫藥行業股票的做法,我們會將它從倉位中剔除。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不直接買一只醫藥ETF?”
超跌行業機會多
FOF持倉偏愛指數基金的另一層邏輯,還在于超跌行業的觸底反彈容易帶來貝塔行情。
“我們保持了較高的權益倉位,主要配置了指數基金和ETF。”廣發基金曹建文表示,配置的板塊和行業適度分散,主要增持了軍工、非銀等板塊的ETF,以及黃金和部分投向歐洲市場的ETF,以實現組合收益來源的多元化。
重倉指數產品的FOF基金經理曾輝認為,策略上更多關注極端超跌行業的觸底機會,也要兩手抓周期產業群和成長產業群,做好權衡和布局。在股價的基本面盈利和估值擴張的雙重定價因素中,會更加看重基本面改善、確定性高的行業,然后才是估值的擴張。比如看好連跌四年、超跌的創新藥方向,尤其是港股創新藥賽道。一個行業的行情能否持續,取決于是否有世界級競爭力的企業,而港股創新藥的行業機會體現出這一點。
南方養老目標FOF基金經理魯炳良表示,后續基于中國政策極強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創新型工具或正在路上,未來投資對市場保持樂觀,重視紅利和科技成長方向,看好盈利穩定性的公用事業、銀行、白電龍頭以及工業金屬。科技成長方向則關注TMT(科技、媒體、通信)和軍工等行業,尋找其中有業績兌現的行業進行配置。截至今年6月末,魯炳良的第一大重倉品種為滬深300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