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出臺“人工智能+制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工信部,重磅發聲……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韓忠楠 孫璐璐2025-09-09 12:43

今日(9月9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介紹“十四五”時期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有關情況。

來看發布會具體內容:

正在研究“人工智能+制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高水平賦能新型工業化,研究出臺“人工智能+制造”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部署重點行業、重點環節、重點領域、智能化轉型任務,制定“人工智能+制造”轉型路線,發布實施制造業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指南。

將加強電信、道路機動車等重點領域的立法

工信部部長李樂成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強電信、道路機動車等重點領域的立法,抓好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型領域的依法研究準備,加強不同層級的法規制度建設,持續開展規范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新型工業化。

將對虛假宣傳等網絡亂象開展專項整治

工信部部長李樂成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段時間,工信部會同有關部門,依法依規治理新能源、汽車、光伏等重點行業的非理性競爭,在共同努力下,初有成效。“企業、產業的培育可謂千辛萬苦,而非理性競爭毀掉一個企業,毀掉一個產業,可謂一夜之間,我們絕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李樂成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不斷提高產業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將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新型工業化,針對個別領域的夸大和虛假宣傳,惡意詆毀攻擊等網絡亂象,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規范生產行為,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將實施綠色工廠系列擴建計劃 強化產業政策綠色導向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全力推進工業降碳,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的能耗不斷降低,新能源汽車、綠色家電、綠色建材、綠色船舶這些綠色產品在大規模普及推廣。下一步,工信部將進一步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實施綠色工廠系列擴建計劃,培育建設一批零碳工廠、零碳園區,同時還將進一步強化產業政策的綠色導向,加強綠色低碳標準的供給和應用,強化綠色金融政策賦能,進一步擦亮新型工業化的綠色底色。

高端智能車用芯片仍存短板 將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更大,產品更好開了,產業對經濟貢獻更突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消費超過2萬億元,有力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和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形成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貢獻。不過,目前產業發展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例如高端智能車用芯片還存在短板,產業還存在非理性競爭問題。下一步,工信部將進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規范產業競爭秩序,持續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比從2020年5.4%提升到2024年40.9%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9月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從2020年140萬輛左右躍升到2024年1300萬輛左右,銷量同期增長,市場規模翻了3倍多,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比從2020年5.4%提升到40.9%。

將引導萬兆光網從技術試點走向部署應用

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扎實推進新型設施建設發展,進一步鞏固基礎網絡全球引領優勢,推進重點城市、熱點地區5G網絡覆蓋,引導萬兆光網從技術試點走向部署應用,進一步提高戰略實施綜合供給水平,引導算力實施布局優化,強化算力和網絡協同發展,打造算力生態圈,進一步加快融合基礎設施建設升級,打造新型工業網絡,推進車聯網部署,加快構建現代化信息基礎設施體系。

將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創造崗位、提升效率等方面潛力

工信部副部長張云明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推進人工智能廣泛應用的過程中,可能會對部分重復性、危險性的崗位產生替代效應,但同時也將提高勞動效率和安全水平,更能催生大量新崗位、新職業。下一步,工信部將與有關部門加強協同,充分挖掘人工智能在創造崗位、提升效率等方面的潛力。

做強產業供給 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業多模態算法等技術攻關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云明9月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做強產業供給,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業多模態算法、軟硬件適配等技術攻關,加快打造高質量數據體系,推進智能體開發部署,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等終端產品。

“大國重器”在增進民生福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增進民生福祉方面,從“人間煙火”到“生命守護”,“大國重器”穩穩支撐美好生活。新型農機裝備筑牢當代糧食安全屏障。智能高效稻麥聯合收割機1分鐘就能收割600公斤作物,大幅度提高了夏收秋收的效率。電力裝備充分保障能源的安全供應。單臺大型風電機組每轉一圈,就夠一個三口之家一天的用電;“華龍一號”“國和一號”核電機組單臺年發電量超過100億度,可以滿足上千萬居民的用電需求。先進軌道交通普惠大眾便利出行,復興號CR450動車投入使用以后,運營時速可以達到400公里,從北京到上海只需兩個半小時。高端醫療裝備為人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國產骨科手術機器人、腔鏡手術機器人研制成功,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度,為患者減輕了創傷痛苦。

“十五五”期間,工信部將繼續統籌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持續性、系統性地布局攻關任務,加快建設供需適配、優質高效的重大技術裝備體系,推動重大技術裝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國際化發展,力爭取得更多的優異成績。

“十四五”期間共支持46個城市開展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以來,工信部積極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讓老樹發新芽,共支持46個城市開展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累計建成230多家卓越級智能工廠和1260家5G工廠,工業機器人新增裝機量占到全球的比重超過了50%。鋼鐵、水泥、塑料等產品的綜合能耗,總體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較2020年末增加13.8萬家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9月9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大企業競爭力明顯提升,截至7月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較2020年末增加13.8萬家,去年有64家制造業企業入選世界500強,全國登記在冊的中小企業超過60萬戶,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小巨人”企業14600家,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和競爭力持續增強。

“十四五”期間我國建成全球最大、覆蓋最廣的網絡基礎設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加速融合,是“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鮮明的特色。5年來,我國建成全球最大、覆蓋最廣的網絡基礎設施,5G基站達到459.8萬個,5G應用在礦山、在港口、在工廠等遍地開花。

我國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位列全球第一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樂成在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2020—2024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從31.3萬億元增長到40.5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從26.6萬億元增長到33.6萬億元。“十四五”期間,制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將達到8萬億元,對全球制造業的增長貢獻率超過30%,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比重已接近30%,總體規模連續15年位列全球第一。

校對:楊舒欣

責任編輯: 冉超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丝袜亚洲另类欧美变态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V日本亚洲 | 一级特黄大片欧美久久久 |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无需安装 | 网站不卡在线观看资源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