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10日凌晨,蘋果公司召開秋季新品發布會。發布會上,蘋果公司宣布推出iPhone Air,起售價999美元,將搭載A19 Pro芯片。
iPhone Air的厚度僅有5.6毫米,是迄今為止最薄的iPhone,機身非常驚艷,但也改變了一些規格。該機不再配備實體卡槽,將在全球范圍內統一采用僅支持eSIM的設計,這是蘋果第一次全球統一搭載eSIM。
據了解,iPhoneAir支持雙eSIM,可激活兩個eSIM,使用eSIM需要選擇支持eSIM的運營商及相關的移動通信服務計劃。
據蘋果中國官網更新信息顯示,iPhone Air通過eSIM激活,不支持實體SIM卡。在中國內地僅支持激活型號A3518。用戶可前往中國聯通線下營業廳核驗身份證件并進行激活。據介紹,中國聯通是中國內地唯一受支持的iPhone eSIM運營商。
eSIM全稱Embedded-SIM,即嵌入式SIM,不同于需要插拔的傳統SIM卡,eSIM直接嵌入終端中,大大減少了卡片占用設備上的空間,可通過無線遠程下載方式進行更新。eSIM卡就被視為多終端連接和物聯網領域理想的身份識別硬件。
據蘋果發布會介紹,相比有數十年歷史的塑料實體卡,eSIM 用起來更方便,安全性更高,更節省 iPhone 內部的寶貴空間。“多年前,我們率先推出了 eSIM,現在它已成為行業標準。同時,eSIM 對于旅行來說也很棒。”
此外,在支持eSIM地區上市的iPhone 17系列機型也有變動,不同于之前封堵卡槽結構設計,這次蘋果也是直接取消卡槽,給電池騰出更多空間。
2011年,蘋果公司首度向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申請虛擬SIM卡專利,被視為eSIM的開端。蘋果從iPhone14系列開始,就在美國全面取消了實體SIM卡,僅支持eSIM。但在非美國區域,大部分地區的iPhone依舊保持了實體卡槽。
除蘋果外,其他手機廠商也在布局eSIM。小米今年3月在海外市場推出首款支持eSIM的小米15 Ultra,OPPO也表示預計今年年底會有首批支持eSIM的手機上市。
此前,有消息稱華為新款三折疊手機有望成為國內首款商用eSIM的智能手機。但9月4日,華為正式發布了全新三折疊手機華為Mate XTs 非凡大師,該機仍擁有物理SIM卡槽。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對于智能終端廠商而言,eSIM是比較明確的發展趨勢。但政策監管和運營商的態度,將影響eSIM技術在手機終端的落地速度。
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也在重啟eSIM業務。據中國經營報,三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都在對相關系統進行升級和優化,后續業務將逐步開放。而中國聯通步伐最快,已在北京、天津、河北等25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率先恢復了eSIM業務。
此前,2023年7月,三大運營商以“業務維護升級”為由暫停eSIM業務辦理,業內人士稱安全風險是主要原因。
據GSMA研報預測,2025年年底全球將約有10億eSIM智能手機連接,2030年將增長至69億,占智能手機連接總數四分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