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聲。
9月10日,上交所副總經理王泊在 “硬科硬客”新質生產力行業沙龍2025年會上透露,自科創板深化改革“1+6”政策發布以來,科創板已新增受理15家企業IPO申請,其中4家系未盈利企業、1家適用第五套標準。與此同時,32家科創成長層存量企業展現良好發展動能,今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37.79%,凈利潤大幅減虧71.23億元。
科創板開市六年多來,始終堅守“硬科技”定位,推動板塊從資本市場服務科創的“試驗田”成長為“示范田”。截至目前,科創板已匯聚589家上市公司,A股總市值超9萬億元。從產業布局看,科創板已形成“鏈群式”發展格局,比如,集成電路領域120家企業實現全鏈條覆蓋,占A股同行業公司數量超六成;在創新能力方面,科創板更是持續領跑,今年上半年板塊整體研發投入超841億元,是凈利潤的2.8倍,研發投入占比中位數達12.61%。
王泊表示,科創板以包容性改革破壁壘,堅持為未盈利硬科技企業打開“資本入口”。自誕生之初就打破傳統上市“盈利門檻”的思維定式,推出“多元上市標準”,首次允許未盈利企業、紅籌企業、特殊股權架構企業登陸A股,為科創企業開辟了針對性的上市通道。今年新改革的“1+6”政策更是精準發力,專門搭建“科創成長層”,重啟第五套上市標準,將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納入包容范疇。
“這不是簡單的政策調整,而是在特定的經濟周期和市場需求下,為技術突破型企業送上的‘及時雨’,讓處于研發攻堅期、暫未盈利但手握‘硬核技術’的企業,不用等‘盈利答卷’就能拿到‘資本入場券’,努力打通硬科技與資本市場對接的‘最后一公里’?!蓖醪凑f。
為促進解決產業整合“成本高、效率低”難題,科創板去年推出“科八條”共35項舉措,包括股份對價分期支付機制、并購重組簡易程序等一系列制度創新,有力推動了科技型企業并購市場的活躍程度。
在王泊看來,這些改革不是單點發力,而是圍繞科技企業“研發攻堅—資源整合—規模擴張”的全周期需求,打造精準適配的資本工具包,讓企業既能通過再融資保障研發投入,更能借助并購重組快速整合產業鏈上下游技術、人才、產能,真正實現上市后“以資本促研發、以整合強產業”。據悉,自“科八條”發布以來,科創板新披露并購交易達134單,披露金額超400億元,數量超過以往5年之和。
王泊說,科創板始終聚焦“投融資兩端協同”,既讓資金“流向實處、投到硬處”,也讓投資者“分享紅利、獲得回報”,構建企業、投資者雙贏正循環。其中,在融資端,科創板首倡的“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成效顯著;投資端,32條科創板指數覆蓋全領域,覆蓋“寬基+主題+策略”,跟蹤產品規模超2800億元,成為A股指數化投資比例最高的板塊;科創50ETF躋身A股第四大指數產品。
作為資本市場樞紐,上交所將觸角延伸到企業發展各環節,綜合化、全周期地陪伴科創企業從“幼苗”長成“參天樹”。其中,“現場辦監管”方面,監管員跳出“紙面工作”,深入企業走訪調研,累計走進430家次科創板企業,聯合證監局、地方政府同向發力,逐一解決訴求300余條,把“問題清單”變成“成果清單”。
“如今的科創板,已形成‘資金愿意來、企業留得住、投資者有回報’的良性循環?!蓖醪凑f。
校對:彭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