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領域持續受到資本追捧。
星際榮耀航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星際榮耀”)近日宣布,完成D+輪融資首批資金7億元交割。2025年被業內視為中國商業航天的“資本元年”,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年初至今,商業航天領域已披露融資事件超120起,融資金額超52億元;2024年商業航天融資總額突破200億元,創歷史新高。
在科創板第五套標準出臺、產業成熟度提升等因素的共振下,頭部企業正密集沖刺資本市場,中科宇航、藍箭航天、屹信航天等一批頭部企業已啟動上市輔導。
頭部火箭公司再獲7億元融資
星際榮耀近日宣布,完成D+輪融資首批資金7億元交割,本輪融資由成都先進資本旗下基金成都市重大產業化項目二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領投,成都空港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旗下基金、成都盈遠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旗下基金共同跟投。
本輪融資將直接加速星際榮耀主力產品雙曲線三號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的研制進程。目前公司正在穩步開展首飛前各項準備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所有產品齊套交付并開始總裝,全力沖刺首次“入軌+海上回收”飛行試驗。
星際榮耀是國內首家實現入軌的民營商業運載火箭公司,現已形成雙曲線系列運載火箭產品型譜及焦點系列液體火箭發動機產品,其中雙曲線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實現多次成功發射入軌。據介紹,隨著公司落地成都市雙流區,可重復使用液體火箭生產基地建設將進一步推進。項目集中大型液體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的研發、生產、測試于一體,滿產后將形成雙曲線三號系列運載火箭年產20發的生產能力,極大提升公司核心產品的規模化量產能力。
星際榮耀官網顯示,雙曲線三號針對未來星座組網、空間站貨物運輸等高頻次、大規模太空運輸需求,通過牽制釋放、一子級回收多次重復使用等技術途徑,實現高可靠、低成本和快速發射。該火箭計劃于2025年年底首飛及海上回收,2026年復用飛行。
企查查顯示,成立于2016年的星際榮耀已完成了9輪融資;近年來,四川國資為代表的產投基金對公司持續加碼。2024年9月,星際榮耀完成7億元人民幣C輪及C+輪融資,分別由新鼎資本和四川產業振興基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領投(以下簡稱“四川產業基金”),京銘資本、匯鑄資本、安吉頻波羅、什邡恒新建設、千里馬基金等機構跟投。
在C+輪融資中,四川產業基金旗下四川興川、四川協同與德陽什邡市等聯合開辟創新合作模式,通過跨區域三級聯動,對星際榮耀進行了戰略投資。這是公開層面四川政府基金對星際榮耀首次進行投資。
今年3月,星際榮耀宣布完成數億元人民幣D輪融資首批交割。這輪融資由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管理的省級產業投資基金——四川省天府芯云數字經濟發展基金有限公司投資。
2020年12月24日,星際榮耀正式啟動上市輔導備案。今年7月19日,星際榮耀IPO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第二十期)披露,公司擬在科創板上市,輔導機構為天風證券、中信證券。本期輔導時間為2025年4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
上述文件還提到,針對目前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方案,輔導工作小組將繼續關注公司日常經營狀況的穩定性、內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執行情況,督促公司持續提升治理和管理水平,提高內控管理效率。
商業航天頭部企業紛紛沖刺IPO
在融資熱潮興起的同時,中國商業航天企業也迎來了IPO輔導潮,多家頭部公司正積極籌備上市。
證監會官網顯示,9月15日,北京微納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微納星空”)在北京證監局完成IPO輔導備案,輔導機構為國泰海通證券。備案報告顯示,微納星空成立于2017年8月7日,注冊資本6256.25萬元,法定代表人高恩宇,公司無控股股東。
微納星空是衛星制造的獨角獸,主要從事衛星整星、地面站產品的研發與制造業務,圍繞衛星解決方案可為客戶提供包括論證、設計、制造、測試、發射、測運控在內的“一站式 ”星地一體化交付服務。
今年8月,盛邦安全宣布戰略投資微納星空。去年6月,微納星空宣布完成10億元C1輪融資,正式成為商業航天獨角獸企業。該輪融資由元禾重元—無錫經開尚賢產投基金領投、梁溪科創產業母基金(博華資本管理)跟投、老股東青島匯鑄安芙蘭繼續加持。企查查顯示,微納星空至今已完成10余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約20億元。
從商業化落地成果來看,微納星空已展現出拿下系統級訂單的實力。今年上半年,微納星空成功中標“環天衛星星座建設”項目,該星座此前已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核準,項目中標標的額為8.04億元。根據該招標項目要求,微納星空將完成10顆遙感微小衛星星座的研制,其中包括4顆光學衛星和6顆SAR衛星,并進行衛星發射組網。
除了星際榮耀、微納星空之外,藍箭航天、中科宇航、屹信航天等多家知名商業航天企業也相繼啟動了上市輔導工作。
7月30日,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藍箭航天已啟動上市輔導,擬在科創板上市,由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
證監會6月18日發布《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以下簡稱《科創板意見》)后,藍箭航天即積極準備IPO相關籌備工作。僅一月有余,該公司即于7月25日與中金公司簽署輔導協議。
根據《科創板意見》,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適用范圍擴大至人工智能、商業航天、低空經濟三大前沿領域,重點服務技術有較大突破、商業前景廣闊、持續研發投入大,目前仍處于未盈利階段的科技型企業。
商業火箭行業前期研發周期長,直到商業發射階段才能獲取批量訂單并形成規模收入。但另一方面,我國目前航天運力缺口巨大,火箭企業一旦與客戶形成穩定合作關系,其后續增長預期較為穩定,有市場機構預計,2027年我國火箭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數百億元。
業內人士稱,中國頭部民營火箭公司正密集進入IPO輔導期,這主要得益于科創板新規對未盈利企業的包容以及行業發展到可回收技術驗證和規模應用的關鍵節點。它們共同呈現出瞄準科創板、技術攻堅高投入、受頭部資本青睞等特點。
國泰海通證券分析師認為,中國在火箭的發射頻次、運載能力和成本效率上仍需提高。政策與資本正成為推動民營火箭突破的重要力量。預計2030年中國火箭發射市場規模有望超過1100億元,隨著民營火箭企業在垂直回收、可重復使用技術方面取得突破,未來可回收火箭市場空間有望大幅擴大,長期看可回收火箭或將成為商業航天運力增長的主力。
責編:岳亞楠
校對:王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