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古城”模式陷困局
來源:深圳商報作者:周良成2025-07-01 09:00

6月30日,ST張家界低開高走,截至收盤上漲2.97%。6月27日晚,央視《焦點訪談》曝光湖南張家界大庸古城,作為投資規模達24.43億元的仿古建筑群,自2021年6月試營業以來持續虧損,4年累計虧損10.8億元,現在瀕臨破產。

今年4月17日起,張家界被深交所實施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張家界”變更為“ST張家界”,此次ST的原因為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均為負值,且2024年度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

據了解,ST張家界成立于1992年12月,于1996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中國旅游板塊第一家上市公司,被譽為“山水旅游第一股”。值得注意的是,與黃山旅游、峨眉山A等上市公司不同,黃山景區、峨眉山景區的門票收入屬于上市公司,構成了這些景區上市公司穩定收入來源和盈利基礎。而張家界景區門票收入并不屬于上市公司ST張家界。ST張家界2024年財報顯示,其主要收入來源集中在環保客運、寶峰湖、楊家界索道等業務板塊。ST張家界旗下僅擁有大庸古城、環保客運、寶峰湖、楊家界索道、十里畫廊觀光電車、旅行社服務、酒店及度假村經營等資源。其中,大庸古城已成為公司沉重的“負資產”,截至2024年底大庸古城公司資產總額13.95億元、負債總額16.97億元,凈資產額為負3.02億元。

據了解,大庸古城項目2024年9月起進入司法重整程序,張家界市將根據既定市場化盤活方案,加快推動重整工作進程,早日實現對外運營。

旅游業內人士分析,張家界“人造古城”模式折射出旅游概念股依賴重資產擴張的困境,面臨重資產項目前期投入大、回收周期長等問題,這些“人造古城”千城一面,過度依賴政府補貼,一旦面臨市場競爭便會淪為“空城”。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52 | 先锋影音ⅴa中文资源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 | 亚洲中文日韩国产一区 | 亚洲i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 亚洲欧美综合人成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