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60天賬期”問題再迎加碼舉措,工信部持續介入,并專門上線問題反映窗口,護航供應商回款落實。
7月9日,工信部在“全國違約拖欠中小企業款項投訴平臺”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https://sme-dj.miit.gov.cn/car),受理中小企業關于重點車企踐行貨款支付周期承諾和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等問題的反映,協調相關方面推動解決。
窗口主要受理4類問題建議:一是重點車企未踐行60天支付期限承諾,在采購合同中約定的付款期限超過60天;二是重點車企設定不合理的支付期限起算時間、無正當理由拖延出具檢驗或驗收合格證明等方式變相延長支付期限,以及以收到第三方貨款作為支付條件或按照第三方支付比例支付款項;三是重點車企強制或變相強制中小企業接受商業匯票、應收賬款電子憑證等非現金支付方式;四是重點車企落實《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不力的其他問題。
汽車產業規模大、產業鏈長,輻射的供應商范圍非常龐大。近年來,隨著汽車行業競爭加劇,出現了供應商貨款支付周期加長,資金周轉困難的現象,一是車企想借此緩解資金壓力;二是車企自身資金周轉有困難,需占用貨款維持運營;三是車企在供應鏈中占據優勢地位,有壓賬期的現象。
同時,在政策層面,日前,國務院發布修訂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大型企業支付工程款最長不得超過60日。
雙重背景下,近期,一汽、東風、廣汽、賽力斯等17家重點車企作出“供應商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的公開承諾,社會反響良好,相關承諾如何進一步落實兌現備受社會關注。
此前工信部就已經對車企“60天賬期”承諾表態過。其中,6月12日,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對外表態稱汽車企業主動承諾“支付賬期不超過60天”,對構建“整車—零部件”協作共贏發展生態、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產業鏈供應鏈是汽車產業的“筋骨血脈”,是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一環。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競爭壓力從整車向產業鏈環節傳導,出現了供應商貨款支付賬期加長、資金周轉困難等現象,不利于產業技術創新和健康可持續發展。
當時,工信部明確,支持整車企業切實踐行有關承諾,繼續引導整車企業與供應鏈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協同發展,積極營造“大河有水小河滿”的良好局面,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也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作出新貢獻。
對于此次開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建議)反映窗口”,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旨在受理中小企業有關問題建議,推動重點車企改進管理流程、優化支付方式,將《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落在實處,切實履行賬期承諾,惠及廣大中小企業。
據悉,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將指導行業機構研究制定汽車行業結算支付規范,推行合同范本,進一步規范汽車企業供應商貨款支付流程,推動構建“整車—零部件”協作共贏發展生態,促進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