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將是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內實施的第四項全面關稅。
當地時間7月8日,特朗普表示,將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銅征收50%的附加關稅。他計劃在當天晚些時候通過個人社交媒體正式公布關稅細節,但未說明何時正式生效。
消息公布后,美國銅價迅速飆升,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7月交割的近月銅期貨價格一度上漲15%,達到每磅5.68美元的歷史新高,創下1968年以來的最大單日漲幅,年內累計漲幅超36%。
全球最大銅生產企業之一、總部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自由港麥克莫蘭(Freeport-McMoRan),其股票盤中上漲近5%,過去3個月里累計漲幅達58%。
關稅增幅超預期
今年2月,特朗普政府依據美國《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啟動了對美國銅進口的調查。該條款賦予總統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征更高關稅的權力,原定調查截止日期為11月,不過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日前宣布審查工作已完成。
盧特尼克表示:“我們的想法是將銅的生產與制造能力帶回美國本土,這是工業領域的關鍵。”他預計,銅關稅最快將于本月底或8月初正式實施。
花旗分析師預計,50%的銅關稅將在幾周內正式敲定,并于30天內落地執行。
分析師們認為,這將成為2025年銅市場的分水嶺。“隨著關稅即將實施,美國大規模進口銅的窗口可能會驟然關閉,這種局面或許會延續至2025年年底”。
受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企業為規避未來成本激增風險提前囤貨,疊加投資者對供應鏈收緊的擔憂加劇,推動國際銅價今年以來飆升超30%。而此次對銅加征關稅,最終可能會導致美國消費者購買含銅商品的成本更高。
盛寶銀行(Saxo Bank)大宗商品策略主管奧萊·漢森(Ole Hansen)指出,“50%的關稅增幅將是對銅消費者征收的一大筆稅。”
他進一步分析稱,與其關注特朗普的言論,不如觀察其實際行動:一旦政府意識到這一舉措對消費者的沖擊,或許會采取漸進式的實施策略。
摩根大通分析師表示,市場可能會對擬議的關稅水平感到“意外”,該機構原本預計精煉銅進口關稅為25%。
澳新銀行(ANZ)高級大宗商品策略師丹尼爾?海因斯(Daniel Hynes)也指出,紐約銅期貨價格較倫敦金屬交易所銅期貨價格的溢價已達到“前所未有的”25%。
這將是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內實施的第四項全面關稅。目前,大多數進口汽車和汽車零部件面臨25%的關稅,進口鋼鐵和鋁則均被征收50%的關稅。
本土產能不足
銅被廣泛應用于電子、建筑和工業設備等領域,是汽車、電網設施、精密機械等多種產品的關鍵原材料。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進口銅的總值達170億美元,智利、加拿大和秘魯為三大主要銅供應國。其中,智利作為美國最大的銅供應國,去年對美出口額為60億美元。
智利國有礦業巨頭國家銅業(Codelco)董事長馬克西莫·帕切科(Maximo Pacheco)在特朗普宣布對銅征稅計劃后回應稱,該公司希望了解征稅涉及哪些銅產品,以及關稅是否針對所有國家。
帕切科表示:“我們需要先弄清楚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哪些產品會受到影響?因為特朗普只是籠統地提到了‘銅’,但銅涵蓋多種品類。此外,還要看這一關稅是適用于所有國家,還是僅針對特定國家。我們知道以往總會有例外情況,所以現在發表評論還為時過早。”
不過,帕切科強調,美國是一個對銅需求量巨大的國家,隨著銅在電動汽車、軍事裝備、電網及許多消費品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未來美國對銅的需求還將進一步攀升。
智利國家礦業協會(SONAMI)主席豪爾赫·里斯科(Jorge Risco)警告稱,關稅可能引發市場不確定性和價格波動,進而影響智利及其他供應國,導致美國將難以擴大自身供應。他指出,“美國缺乏自給自足的能力。”
加拿大礦業協會(MAC)主席皮埃爾?格拉頓(Pierre Gratton)則表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能源基礎設施(如銅制管道)被運往美國,這本身就是北美一體化產業的一部分。美國缺乏足夠的銅精煉產能和冶煉廠,長期依賴從加拿大進口銅,如此高的關稅稅率將“損害美國制造業”。
而美國銅采購方此前就已警告,加征關稅將帶來長期風險,并認為這與特朗普“振興美國制造業”的目標背道而馳,因為美國工廠近一半的銅采購依賴于海外供應商。
一名美國銅進口商代表曾在今年4月向美國商務部提交書面意見稱,任何對美國進口陰極銅的限制,只會將銅供應流向轉向中國,與此同時,美國銅生產商將面臨嚴重的供應短缺。“尤其是在短期和中期,因為美國本土銅產量增長速度還不足以填補供應缺口”。
在全球市場中,銅的供應也正面臨嚴峻挑戰。帕切科指出,提升銅產量的難度日益加大,智利是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而智利國家銅業近年來的產量已跌至25年來的最低水平。帕切科預計,今年全球銅需求將增長約3%,而在產量持平的情況下,供需缺口正逐步顯現。
“全球銅供應的提升越來越艱難。事實上,我認為今年的銅產量很難超過去年。”帕切科強調,“我們還必須考慮市場正在發生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