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基協披露數據,截至2025年6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4家,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4.39萬億元,續創歷史新高。
分類別來看,在各項基金中,債基繼續擔綱了規模增長的主力,單月規模增加超過5000億元;而在年化收益率走低的背景下,貨基則經歷了超過千億規模的凈贖回。權益類資產方面,受益于行情的升溫以及新發的活躍,股基、混基凈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而受益于港股上漲以及美股迭創新高,QDII基金整體凈值單月漲幅也超過4%。
規模再創新高
7月24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底,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4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產管理機構15家,這些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34.39萬億元。
據統計,公募基金總規模較5月末的33.74萬億元增長6519億元,環比增幅1.93%,這也是我國公募基金總規模自2024年初以來,第九次創下歷史新高。
6月債基增加5000億元
在增量的6000多億規模中,債基依舊擔綱了增幅主力。
6月底,公募債券基金總規模達7.28萬億元,與5月底的6.77萬億元相比增長5078億,增幅約7.5%。
拉長時間來看,債基規模在年內已連續四個月內實現增長,也成為公募基金規模躍升的重要力量。具體來看,3月債基規模小幅增長634億元,4月債基規模增長約1402億元,5月增長2218.76億元,6月則實現超5000億的大幅增長。
對于債基的后市,財通基金認為,短期看,中美談判可能會出現進一步進展,當前央行呵護流動性目的較為明確,資金面整體較為寬松,預計國內基本面可能不發生實質性變化的情況下,建議繼續按照震蕩市的思路來操作。前期較為平坦的曲線亦限制了收益率下行空間,債市破局點或在央行買債。
財通基金表示,長期來看基本面目前表現趨弱,且中美未來的貿易談判可能仍較為曲折漫長,當前市場風險偏好大幅提升的可能性也不大,預計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加碼的空間,建議繼續保持戰術積極,債市仍有做多的機會。
摩根士丹利基金周夢琳回顧年內債市表示,今年基金有兩輪明顯的延長久期動作。一是在去年底到今年2月初,利率債基久期達到4.5年水平,隨后央行暫停公開市場買債疊加股市風險偏好提升引發了一輪20BP的調整。二是近期,利率債基久期從3.5年提升至5.1年,創下歷史新高,反映出基金對債市的看漲情緒較強。基金延長久期行為反映了對市場后市行情的樂觀看法,但目前10年期利率已降至1.6%附近,較高的久期也可能意味著更高的利率風險。
“展望下半年,債券市場依舊處于牛市環境,基本面和資金面支持債券市場持續走牛。但是債券市場有一個隱憂:低波動率、低利率、低利差環境下高杠桿高久期的脆弱性。”周夢琳表示。
此外,截至6月末,貨幣基金規模為14.23萬億元,與5月底的14.39萬億元相比下降1675億元。有分析指出,當前貨幣基金的整體年化收益率已不足2%,在權益市場升溫的過程中,貨基的收益率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已然下降。
主動權益基金規模微增
6月份的A股行情可觀,上證指數漲2.9%,深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分別漲4.3%、8.02%,因此權益類股票也迎來規模的上揚。
6月份,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的規模分別較5月底增加1483.47億元和1213.31億元,增幅分別為3.24%與3.4%。
發行端,以基金成立日為口徑,月內新成立權益類基金110只,發行總規模達516億元,約占新發基金總規模的40%。其中,截至6月底,首批26只新型浮動費率基金中已有24只產品完成募集并成立,合計募資226.8億元。
易方達基金經理陳皓認為,下半年的A股市場表現仍值得期待,一方面,AI、軍工、創新藥等產業進展方興未艾,有望推動相關公司的價值中樞繼續提升;另一方面,海外降息周期并未結束,國內政策對于資本市場的呵護力度不減。“展望下半年,我們有望看到越來越多的行業邁入新階段,并催生更多的投資機會。”陳皓表示。
中歐基金也認為,國內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將助力經濟實現溫和復蘇。隨著貨幣寬松政策逐步落地,流動性也將進一步增強,為A股和港股提供有力支撐。不過,特朗普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依舊是市場的一大變數,需密切關注其政策走向。整體來看,預計市場將呈現震蕩上行的趨勢。
此外,受益于南下資金洶涌買入,恒生指數6月份也漲超3%;疊加美股迭創歷史新高,以及外匯局官宣釋放超過30億美元的額度,QDII基金在6月也實現了小幅增長。6月底,QDII基金總規模為6837億元,與5月底的6542億元相比增長294.95億元,增幅約為4.51%。
責編:羅曉霞
排版:劉珺宇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