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可控核聚變技術路線百花齊放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闕福生2025-09-08 11:11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可控核聚變智能控制。結合可控核聚變裝置多物理場耦合特征,基于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可控核聚變智能控制系統研究,研發等離子體位形實時預測-磁約束參數自適應調控智能模型,實現托卡馬克等離子體穩態運行的智能化控制。

開源證券認為,可控核聚變技術路線百花齊放,磁約束、Z箍縮、FRC等技術路線均迎來重要變化。當前全球在運/在建的核聚變項目主要由公共資金主導,多采用磁約束技術路線;規劃中的核聚變項目主要由私營資本主導,技術路線趨于多元化;全球聚變競賽已拉開帷幕,各國聚變公司融資活動頻繁,美國科技巨頭亞馬遜、微軟等踴躍入局核聚變公司投資。參考當前國內裂變堆每年10GW級的核準建設節奏,若核聚變電站順利實現商業化,未來批量建設情景下年投資額或將達數千億元。

中銀證券認為,1)核聚變被視為人類理想的終極能源,其中托卡馬克裝置最具商業化潛力。核聚變是幾個較輕的原子核結合成一個較重的原子核,實現將質量轉化為能量的過程。2)磁體是磁約束聚變裝置的核心部件,超導助力商業化加速實現。3)超導磁體的材料制備與繞制工藝是關鍵,高溫超導磁體制備壁壘較高。4)超導磁體應用前景廣闊,有望充分受益于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若核聚變完全商業化,根據IgnitionResearch的預計,到2050年可控核聚變行業將成為一個至少1萬億美元的市場,對應超導磁體空間超千億美元,潛在市場規模龐大。

責任編輯: 孫孝熙
校對: 楊立林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日韩人人爽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蜜桃 | 永久在线免费看AV的网站 | 亚洲第一AV片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黄 |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