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AI六小龍”之一的MiniMax傳出啟動百萬美元期權激勵人才的消息。根據員工對公司的貢獻程度不同,MiniMax將向員工提供幾十萬美元到幾百萬美元不等的激勵。9月8日,MiniMax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了這一消息。
據MiniMax內部員工透露,本次期權發放來自于全員會口頭通知,不僅是模型算法,產品、市場、增長、職能等崗位都在期權激勵范圍內,后續還會繼續對突出貢獻者進行即時期權激勵。
MiniMax今年聲量不小。今年7月,有消息稱 MiniMax近3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已接近完成,投后估值將超過 4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0億元),對此目前公司暫無回應。
6月,MiniMax傳出籌備香港IPO的消息,知情人士表示MiniMax內部確實有類似想法,但目前仍處于初步籌備階段。繼智譜在4月率先啟動IPO輔導后,MiniMax成為“六小龍”中第二家明確IPO動向的公司。
就在6月, MiniMax還高調舉辦“技術發布周”,連續五天發布多款新產品,包括推理模型MiniMax-M1、視頻大模型海螺02以及Agent產品和音色設計工具,技術布局日趨完善,在行業有一定影響力。
行業認為,大規模期權激勵的背后,是AI行業愈演愈烈的人才爭奪戰與IPO預期的雙重推動。此時加碼激勵既能穩定核心團隊,也可通過期權綁定員工與公司長期利益。
類似動作在業內并非首例。字節、月之暗面此前都曾傳出期權激勵的消息。
9 月 4 日,有消息稱字節跳動近期為旗下 Seed 部門發放期權津貼,主要覆蓋大模型方向的技術員工,據悉,根據員工綜合績效與職級差異分配,員工每月可獲得價值9萬元/11萬元/13萬元的字節期權,預計首批發放周期為18個月。Seed部門是字節大模型戰略的核心團隊,涉及模型訓練、算法優化等多個關鍵技術方向。
另一“六小龍”企業Kimi也傳出近期為近百個K2項目員工發放“期權+現金”組合激勵,并回購部分成熟期權以提升流動性。與這兩家相比, MiniMax此次期權激勵的突出特點在于覆蓋非技術崗位,體現其全面業務導向的人才策略。
今年來看,AI賽道頭部企業的競爭正從技術研發、產品發布延伸至人才戰略層面。
在海外,Meta在7月打響了硅谷的AI人才爭奪戰,為打造“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以千萬美元薪酬招募數十位頂尖AI技術研究員,遠超行業薪資水平,OpenAI、谷歌DeepMind成挖角重點。
在國內來看,前不久,職場社交平臺脈脈發布的一份薪資數據顯示,目前有上千家企業正角逐人工智能人才。僅10家企業就釋放了1.1萬個崗位,平均最低薪資超4.7萬元/月,部分人工智能實習生的日薪達4000元。
可以預計的是,在通往AGI的道路上,AI人才爭奪戰還將持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