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承接部分“搬家”的存款實現規模增長后,8月,主要的銀行理財公司繼續實現規模凈流入。
據券商中國記者獨家從業內可信渠道獲悉并匯總數據,規模排名前14位的理財公司(六大國有行旗下理財公司,以及招銀、興銀、信銀、光大、浦銀、民生、平安、華夏八大股份行理財公司),有12家在8月實現了存續余額凈增長,管理規模合計增長約2857億元,總規模至25.02萬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公司8月管理規模的增量(約2857億元),較7月增量(約1.8萬億元)縮窄程度明顯。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團隊在其最新理財業研報稱“8月份存量規模保持增長”,此判斷與記者獲取的數據趨勢相符。該團隊援引一些機構數據預估,銀行理財行業整體規模或已突破33萬億元。而考慮到近期債市表現較弱,純債類產品吸金效果變差,理財規模擴張或許已經找到了新的產品賽道。
零售端“固收+”和企業理財需求,被國信證券金融團隊視作構成近期銀行理財規模擴張的兩個“超級賽道”,理由有二:
一是銀行理財今年以來加大R3風險等級研發,尤其通過5%~10%左右倉位配置指數增強、量化中性等產品,較好達到了業績比較基準(2.5%~3.0%),使得今年“固收+”方向理財研發積極性顯著高于純債類產品;
二是利率下行與市場不確定性促使企業通過理財提升閑置資金收益,實現降本增效,尤其是人民幣匯率升值,企業更傾向于把美元存款換匯后轉向人民幣理財。相關對公理財產品以R1、R2專屬風險產品為主,既有流動性較好的現金增厚產品,也有封閉期較長的純債類產品(以高等級信用債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14家理財公司現金類理財產品的余額共計約5.95萬億元,較年初減少超2965億元,在其合計管理規模(25.02萬億元)的占比約23.78%。這一規模占比較1月末的27%減少超3個百分點,創出年內新低。
排版:劉珺宇
校對: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