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資金扶持到生活配套,廣州南沙想成為港澳青年創業首選地
來源:界面新聞作者:張熹瓏2025-09-18 15:33

為了吸引港澳青年本地創業,廣州南沙區持續加碼政策扶持。

今年以來,該區新修訂“鼓勵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實施細則”,對比以往政策進一步加大力度,例如部分創業類、活動類、生活類補貼獎補期限將“每年一次”改為“每半年申請一次”,以及將落戶補貼、創業成長獎勵申請條件“涉及經濟貢獻條款”修改為與年營業收入相關的要求。

“最新的政策是短期免費住宿,如為面試人士提供7晚的住宿,為入職人士提供15晚的住宿。另一項受歡迎的政策是報銷路費,應屆畢業生(含畢業一年內)到南沙來面試,省內市外和港澳臺地區有300元的補貼,省外有800元的補貼。”

在9月16日的沙龍活動上,南沙開發區人才發展局負責人杭璐進一步對“圖南之智”人才政策南沙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新十條”進行了解讀。她提到,對引進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創業團隊,分別給予10萬元、20萬元、30萬元的項目支持,其中最高經費扶持可以提升到200萬元。

在真金白銀的補貼吸引下,南沙帶動港澳青年就業近萬人,已建成港澳青創基地19家、入駐港澳青創團隊1292個。在《南沙方案》第一階段收官之際,南沙的港澳投資企業增加近1000家,新引進港澳青創團隊超800個;港澳青創項目年產值30億元,帶動就業超7000人;港澳居民總數達1.1萬人,近一年來實有人口凈增11萬人。

來自澳門的余茵華是其中一員新增人口,她創辦了廣州華旋生物科技和金澳生物科技。余茵華告訴界面新聞,澳門土地有限,成本也高,不是設立藥廠的首選地。南沙既有土地資源,又有各項政策支持,這些因素讓她把項目落在本地,“住宿及創業、招聘港澳員工、比賽獎勵都有對應補貼。目前我們的成果已經通過臨床試驗,正在融資階段,等資金到位后會建廠生產,目標市場是南美洲的葡語國家,以及歐洲、北美。”

“2022年開始推出支持港澳青年創業就業‘新十條’,按照文件的要求,政策在今年12月底到期。目前我們正在設計新的清單政策,使該系列政策無縫銜接。”南沙區人社局就業中心副主任周黠9月16日會上提到,“新十條”為扶持力度最大的政策,針對單人三年最高可以獲得超過50萬的獎補資金,單個青創企業最高可以獲得450萬的項目資金。其特點是扶持港澳青年來南沙實習就業創業、生活發展安居的全鏈條政策。

南沙已建成港澳青創基地19家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記者拍攝

事實上,要推動港澳青年創業就業,相關政策并不停留在“給錢”的階段,更從生活配套、教育與醫療、社保等方面首創多項跨境服務機制,打造“類港澳”創業環境。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便是典型對標香港教育的高校。來自香港的林澤騰現在是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二年級博士生,他創立了流昇科技,聚焦多模態大模型研發,目前主營業務為AI硬盤,公司營收已超過百萬元。林澤騰提到,“港人港稅、澳人澳稅”政策為公司運營減輕了不少成本。

《南沙方案》明確對符合條件的港澳企業和人才實施企業所得稅15%、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等政策,疊加“港人港稅、澳人澳稅”規則銜接機制,南沙工作的港澳人士平均稅負下降幅度可超五成。在《南沙方案》第一階段收官之際,港澳居民個稅優惠政策減免稅額超1.2億元。

不過,林澤騰向界面新聞表示,在本地獲得的最大幫助還是在技術方面,特別是算力,“港科廣有千卡級GPU的算力,我們訓練模型其實花了挺多卡,買英偉達和國產芯片測試,都是基于港科廣平臺進行。”

另一個吸引他的因素是知識產權配套。林澤騰指出,南沙區的知識產權律師密度在廣州各區中相對較高。另外港科廣也有一個很大的制度創新,叫“校園合作創業企業協議”,項目每次融資時把一定比例款項給學校,通過這樣來回購知識產權,可以有效解決跟學校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

“我們目前取得的技術突破在于,在離線情況下,使用國產芯片對圖像跟視頻實現毫秒級理解,也希望快速在兩個應用場景進行技術轉化,第一個是C端的mini PC,第二個是私有云。瞄準這兩個場景,向購買力比較強的歐美中產階級客戶推廣,包括這些地區的影視音頻自媒體用戶,以及影視音頻制作公司。他們的特征是,每年會產生10T到20T左右的視頻或者音頻數據,這些數據是存在私有云環境下。”按照規劃,流昇科技即將發布面向海外C端的產品,預計在今年12月到明年2月上線眾籌網站,預計眾籌金額達到百萬元級別。

可以說,人才政策不僅作用于人才本身的“點”,也將輻射產業鏈分工的“線”和科創產業集聚的“面”。

從實驗室模型到可靠產品,創業者需要跨越硬件適配、成本控制以及用戶實際體驗等多重障礙。林澤騰告訴界面新聞,早期樣機曾因傳感器精度問題導致誤識別,好在學校教授們主動對接了本地的硬件供應商,幫助團隊快速迭代測試產品。得益于這種高效而完整的研發轉化生態,公司僅花了九個月就實現了從技術原型到產品落地、實現九位數營收的突破。

林澤騰表示,后續產品面世后,會將制造和組裝放在廣州,并通過南沙便利的交通條件運輸到香港,再以香港為基地進行出海,這也有助于進行國際結算。

在這過程中,也有創業者轉變為橋梁角色。同樣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博士生賈景皓以人工智能為研究方向。四年前在香港科技大學就讀時,賈景皓及其團隊就聚焦于開發基于人工智能的多場景應用軟件,該項目也獲得了香港數碼港的微型基金支持和香港民青局的創業資助。

隨著項目的發展,團隊需要尋找發展基地,出于交通、硬件設施、社群等各方面考量,團隊最后把基地設置在南沙。

賈景皓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指出,把項目放在南沙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南沙各項政策給予了真金白銀的補貼,如“新十條”甚至可以達到1:1補貼;第二,港科大在南沙也有校區,方便跟教授和團隊聯系,開展產學研項目的合作;第三是本地生活成本、人員成本、辦公成本較低,這也加速了項目的拓展。

“我們的軟件下游主要面向三個方面,第一是香港高校學生,第二是香港的智慧旅游,跟香港幾家十年以上的旅行社進行深度合作,他們在日常接待當中會運用我們的軟件幫助游客進行智慧化旅游。最后也跟政府部門建立了合作,做一些服務業務。后續也會逐漸拓展大灣區內地城市。”賈景皓說。

為了將自身經驗復制到更多創業者身上,賈景皓發起了粵港澳大灣區(南沙)青年協同創新中心。越來越多香港創業團隊前來聯系、咨詢后,賈景皓的角色從“分享者”變成了“接待者”,“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吸引了十余個港澳項目團隊到南沙進行深度考察,并且最終選擇在這里落戶。”

目前,賈景皓及其團隊正在推動香港數碼港與南沙區政府、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之間達成戰略合作,計劃在十月底進行簽約儀式。他表示,合作最主要還是圍繞項目的引進來和走出去,后續,粵港澳大灣區(南沙)青年協同創新中心將作為香港數碼港與南沙管委會合作的載體,牽頭例如服務站設立等合作。

“比如我們會幫助港科大廣州的師生創業項目輻射到香港以及出海。同時也在吸引香港數碼港或者其他香港初創項目來到南沙。數碼港現在關注的方向主要是四個,一個是人工智能,第二個是數據安全,第三個是智慧城市,第四個是金融科技。也很需要內地的人才和項目。”賈景皓提到。

人力、物力、財力的跨城市、跨區域流動,也讓香港、廣州和深圳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優勢進一步放大。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期發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超越東京-橫濱集群,躍居榜首。該集群實現從連續五年全球第二到第一的跨越。

責任編輯: 陳勇洲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福利站免费 | 婷婷久久丁香五月综合色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在线 | 在线亚洲欧美动漫一区二区 |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