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投資者重返中國資本市場
來源:國際金融報作者:袁源 李蘊琪2025-09-18 23:36

近日,路透社報道稱,隨著人工智能、半導體、生物科技等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加之貨幣政策的寬松和中美貿易戰的階段性緩和,國際投資者正把目光重新投向中國股票市場。

對中國資產興趣漸濃

報道稱,中國在人工智能應用、半導體和創新藥物研發方面的進展,讓全球投資者放心,中美貿易戰和美國技術出口禁令并未阻礙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創新步伐。

中美之間的“休戰”以及中國貨幣寬松環境進一步提振了市場情緒。受此推動,上周上證綜合指數觸及十年新高,香港股市也創下4年來的新高。

紐約兩家單一家族辦公室的管理人、前對沖基金經理布雷特·巴納(Brett Barna)表示,部分外國投資者已重返中國市場,他們受今年的牛市吸引,同時希望擺脫對美國資產的過度集中。

總部位于倫敦、管理著200億美元資產的資產管理公司Polar Capital的基金經理杰里·吳(Jerry Wu)表示,該公司在2024年年底將對中國的持倉從減持轉為看好,并在今年將其新興市場投資組合中的中國資產配置比例從20%進一步提高至30%以上。

他說,公司今年2月舉行的年度會議包含了對中國投資的內容,吸引了55名客戶參加,出席人數是2023年的兩倍多。

杰里·吳表示,DeepSeek的突破引發了對“中國創新資產的重新評估”。

投資公司Cambridge Associates的高級投資總監本杰明·洛(Benjamin Low)表示,他的團隊今年已收到約30個客戶關于中國基金的咨詢,這與2023年的低谷形成了鮮明對比,當時針對中國市場的咨詢非常有限。

他說,許多非亞洲的配置者計劃今年晚些時候前往中國內地和香港探索投資機會,其中一些人是自新冠疫情以來首次前往中國。

資金回流的趨勢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印證。

匯豐全球投資研究對近300只全球新興市場基金(GEMs)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在這些基金中的占比從2024年8月的22.5%上升至2025年8月的28%,成為新興市場配置中增長最顯著的部分。這意味著中國市場不僅重新獲得了資本的青睞,還在國際投資組合中占據愈發重要的位置。

高盛在18日發布的報告中表示,隨著人工智能的進步提振了科技前景,加之中美緊張局勢緩和,今年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興趣全面上升,推動中國境內外股市市值總計增加3萬億美元。

高盛表示,8月份全球對沖基金流入中國人民幣計價A股市場的資金創下數年來最快增速。

今年,通過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計劃的海外持股量升至兩年來的最高水平。

報告稱,通過互聯互通機制進行的外國交易量增至歷史最高水平。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也表現不俗,外國基石投資者數量超過了2021年創下的歷史高點。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交易包括:2月蜜雪集團IPO招股引入5名基石投資者,其中英卓投資管理(M&G Investments)認購6000萬美元;5月瑞銀集團和科威特投資局參與寧德時代41億美元股票發行。

高盛表示,這些數據清晰地表明,“外國投資者對中國股市,尤其是A股的參與度已升至周期高點”。

本輪上行更具可持續性

此外,高盛指出,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全球基金經理的加大參與,意味著本輪市場上行更具可持續性。

外國投資者持有的中國在岸股票僅占總市值近13萬億美元的3%,這一比例在全球主要市場中最低。若海外持股比例恢復至約5%的峰值,將為中國股市帶來額外2000億美元的資金配置。

若中國股票的機構投資者持股比例能從當前的14%提升至50%(新興市場的平均水平),則有望吸引約32萬億元(約合4.5萬億美元)的資金流入。若進一步提升至發達市場59%的平均水平,流入規模可能高達40萬億元。

8月,高盛曾發布研報稱,中國股市當前漲勢主要由散戶資金推動,但仍有大量“存量資金”尚未入市,為市場進一步上漲提供動力支撐,尤其看好中小盤表現。

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也對中國A股市場保持樂觀,認為經濟數據正釋放穩定和改善的信號,而當前股票估值仍在合理范圍內。在這一背景下,機構普遍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正迎來由科技突破與政策環境改善共同驅動的“第二次機會”。

事實上,近年來一度對中國持觀望態度的全球大型投資機構,都在重新加大對中國資產的配置。

安聯全球投資公司已明確將中國視為“不可忽視的獨立資產類別”,Polar Capital更是將中國資產配置比例提升至30%以上,直言看好由人工智能突破帶來的投資機會。

摩根士丹利股票策略師Laura Wang表示:“我們在美國接觸的投資者中,超過90%明確表示希望增加對中國的投資,這是自2021年初中國股市見頂以來的最高水平”。

從投資方向上來看,外資興趣已從此前的美國存托憑證(ADRs)擴展至中國香港市場及內地A股,尤其集中在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高端制造、汽車等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行業。

國內資金的角色也不容忽視。隨著家庭存款逐漸轉向資本市場,以及企業儲蓄規模的削減,大量新增資金被引入股市,形成了與國際資本流入相呼應的雙重推動力。

施羅德基金管理(中國)公司指出,中國股市估值仍然處于可接受區間,而宏觀經濟數據顯示出穩定和改善的趨勢,這都成為國內外投資者入場的理由。此外,科技、汽車和高端制造等產業在全球市場上具備競爭優勢,成為外資與國內資本共同瞄準的投資板塊。投資者正以全新視角看待中國市場,把它視為估值合理且與全球市場相關性較低的獨立資產類別,這種認知正在成為新的吸引力。

記者袁源 實習生 李蘊琪

文字編輯 程慧 王哲希

版面編輯 佘詩婕

責任編輯: 孫孝熙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在线观看AV网站永久免费观看 | 曰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 亚洲性爱图一区二区三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网蜜芽 |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影音先 | 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