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配中國股市!高盛:本輪上漲驅動結構更健康,估值未過高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許盈2025-09-20 07:54

9月19日,在高盛舉辦的媒體交流會上,高盛亞太區首席股票策略師慕天輝 (Timothy Moe)及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Kinger Lau)闡述最新觀點。

慕天輝認為,美聯儲降息及美元貶值的環境總體上對股市有利,尤其將支持亞洲市場表現。高盛超配中、韓、日三大市場,側重科技及周期性板塊。

劉勁津則認為,從流動性驅動結構而言,本輪中國股票市場上漲的健康度優于歷史水平,估值也仍未過高。當前市場情緒雖改善,但遠未達到2021年及2015年的投機水平。若經濟增長及其他基本面因素持續改善,市場情緒仍有提升空間。

劉勁津還表示,當前,海外中長期投資者對非美市場興趣濃厚,而中國憑借流動性優勢和主題投資機會,在全球各市場中排名靠前,尤其是機器人等領域國內生態體系全面完整,在歐美市場難以找到細分領域的優質標的。

全球資金有望進一步流入亞洲市場,超配中國股市

慕天輝表示,美聯儲近日降息25個基點符合預期,預計美聯儲將在今年十月和十二月會議上再各降息一次,并于明年三月和六月分別進一步降息,最終使利率水平降至3%至3.25%。

“這一預期與市場共識基本一致。美聯儲降息及美元貶值的環境總體上對股市有利,尤其將支持亞洲市場表現。”慕天輝說。

慕天輝表示,高盛持續強調跨資產類別和跨地域多元化配置的重要性。在高盛亞洲配置策略中,中國股市(包括在岸與離岸市場)被列為超配;韓國股市亦是超配對象,今年以來韓國股市以54%的漲幅位居亞洲首位;港股以35%的漲幅位列第二;日本股市以美元計上漲約20%,表現均優于同期上漲13%的美國市場。

關于大類資產配置,高盛在全球范圍內對股票、債券和信用產品采取均衡配置;盡管看好黃金和銅,但鑒于石油和其他基本材料在大宗商品指數中權重很高,因此整體低配大宗商品。從未來3個月維度展望,慕天輝認為,短期內超配現金,以應對市場可能出現的戰術性回調。從未來12個月維度來看,該機構認為,寬松貨幣政策與持續增長相結合的環境將對股市構成支撐,因此超配股票,對現金維持中性。

全球經濟增長方面,高盛預計今年全球增速略高于2.5%,明年略有放緩,但仍保持良好態勢。針對美股前景,慕天輝表示估值已升至22至23倍市盈率,未來漲幅與盈利增長同步,美國經濟能否持續增長成為關鍵監測指標。值得一提的是,美股七大科技巨頭的盈利相比市場其他部分更為強勁,因此重點聚焦于科技領域。他還表示,AI當前處于基礎設施建設期,明年或將進入應用推動收入增長階段,數年后AI方能廣泛地應用以推動各行業降低成本。

慕天輝談到,從全球資金流向來看,相比此前的美國主導,全球不同市場的資金流向變得更加均衡。美國在今年年初的強勁流入之后,近六個月資金流趨于穩定;歐洲及其他地區出現持續流入。隨著美聯儲持續溫和降息和美元走弱,資金預計將進一步流向亞洲等市場,并有望流入中國市場。

在亞太市場策略中,高盛超配中、韓、日三大市場,板塊則側重于科技板塊、資本貨物等周期性板塊,以及國防、電力投資等。主題投資方面,重點關注AI受益股、股東回報、盈利上修、國防軍工和核電等方向。

中國股市本輪上漲的健康度優于歷史水平

劉勁津表示,高盛對A股和港股積極看好,并在區域配置中對這兩個市場均予以超配。

針對市場關注的流動性驅動行情可持續性問題,劉勁津指出,與去年9月行情不同,本輪上漲的參與方結構更為均衡。機構投資者(包括國內保險、養老金、量化基金、公募基金)以及新興市場和亞太區域的共同基金都積極參與了這輪行情,從流動性結構角度而言,本輪市場上漲的健康度優于歷史水平。

估值方面,當前估值仍未出現過熱跡象。當前,MSCI中國指數成分股中位數市盈率約為17倍,略高于歷史平均水平;滬深300指數中位數市盈率為18倍,處于歷史均值區間。相對于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1.8%的水平,股市盈利收益率仍具明顯優勢。在全球范圍內,對比美股23倍市盈率及其他新興市場,中國估值并不算過高。

對于散戶投機行為的擔憂,劉勁津認為,A股市場仍未出現過熱投機泡沫。他提出兩個關鍵論據:首先,當前A股約2.4萬億元的兩融余額雖超越2015年高點,但考慮到總市值已翻倍,兩融余額占總市值比例遠低于2015年水平;其次,根據高盛調研,每日成交額中有一定規模來自量化基金和高頻交易,因此高換手率不能簡單歸因于散戶投機。

“此外高盛構建的A股零售投資者情緒指標顯示,當前市場情緒雖改善,但遠未達到2021年及2015年的投機水平。若經濟增長及其他基本面因素持續改善,市場情緒仍有提升空間。”劉勁津說。

他還表示,A股估值仍有支撐且未出現過熱,散戶情緒改善但未達狂熱水平。劉勁津特別強調“反內卷”政策的重要性,認為若“反內卷”政策持續落實,未來幾年企業盈利年均增速有望提升約2%,顯著改善企業盈利能力。

在A股與港股選擇方面,劉勁津認為不應簡單二選一,而應該從兩個市場中優選標的。劉勁津表示,例如互聯網板塊在港股更為集中,而A股則在機器人及AI等領域提供更多投資機會。

行業配置方面,高盛近兩個月觀點保持穩定,繼續看好互聯網板塊,七月上調保險和材料板塊至超配。保險板塊可作為間接投資A股工具,材料板塊則受益于“反內卷”政策。

海外投資者對于中國等非美市場興趣回暖

“很多人問我,歐美或是海外的中長線投資者怎么看中國?可以說,他們現在興趣非常高。”劉勁津說。

劉勁津表示,從全球配置角度看,分散投資風險已成為重要主題。目前海外中長期投資者對非美市場興趣濃厚,這主要源于美股經過十年牛市后估值已處高位,投資者需要尋找新的配置方向。在中國、日本、歐洲等非美市場中,中國憑借流動性優勢和主題投資機會,在投資者關注度排名中靠前。

今年以來,海外投資者對于中國硬科技領域的關注度持續升高。對此,劉勁津指出,年初的“DeepSeek時刻”是一個重要轉折點。與去年9月市場單純基于政策預期上漲不同,今年以來隨著DeepSeek等創新企業的出現以及民營經濟政策的持續優化,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科技企業的基本面預期發生了顯著改善。他特別提到,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正在通過AI技術實現盈利增長提升,這使海外投資者對中國AI產業的故事有了全新認識。

他還觀察到,在投資標的的選擇上,海外投資者正從最初偏好港股藍籌股,逐步擴展到關注A股市場的硬件領域機會,特別是機器人等國內生態體系全面完整,在美國和歐洲市場難以找到優質投資標的的細分領域。

對于創新藥,劉勁津表示,自4月以來,中國生物科技公司海外授權進展不斷,盡管短期內可能受到美國政策限制等擔憂影響,但中長期來看,隨著AI技術在醫藥領域的應用落地,創新藥板塊將迎來重要發展機遇。從投資角度分析,創新藥板塊未來幾年有望保持較高盈利增速,當前估值處于合理區間,雖然短期可能存在波動,但仍是AI相關板塊中值得重點關注的方向。

責編:楊喻程

排版:王璐璐

校對:呂久彪

責任編輯: 楊國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另类卡通动漫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专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AV |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另类国码 |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 精品国产天天在线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