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正經歷創新驅動牛市、固態電池打開第二增長曲線、用“冷門”ETF開辟新戰場!三大基金經理最新研判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夢橋 書玉 述紅2025-09-20 07:56

圖片

編者按:

當前資本市場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與挑戰,如何借助專業投研力量優化資產配置,成為投資者迫切關注的核心命題。與此同時,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刻生態變革,基金經理隊伍的迭代更新與投研體系的深度重塑,為市場注入全新活力。

在行業變革與市場波動交織之際,券商中國推出《基金經理周周看》欄目,以“撥云穿霧”的專業視角錨定產業趨勢研判。欄目將通過深度對話優秀基金經理群體,系統解構其投資框架的底層邏輯與市場前瞻思維,構建連接產業變革與資產配置的專業橋梁,為投資者提供兼具行業深度與市場時效性的價值參考。

本期《基金經理周周看》欄目中,方正富邦基金湯戈認為,固態電池行情加速上行,并非單純的資金炒作,當前固態電池技術已跨越實驗室概念驗證階段,進入“從0到1”的工程化關鍵期;民生加銀基金尹濤表示,當前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創新驅動的牛市,AI、創新藥、新消費等領域正在爆發“中國式創新”的化學反應;永贏基金蔡路平則表示,指數投資不僅僅是簡單的產品復制,更需要對產業發展趨勢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布局。

方正富邦湯戈:固態電池打開行業第二增長曲線,需警惕三大風險

近期,創業板行情由芯片半導體和鋰電池兩大主力“承包”,寧德時代更是股價創下近四年來新高,固態電池頻出的產業利好是促使鋰電池板塊“老樹發新芽”的重要原因,Wind數據顯示,固態電池指數8月以來已經上漲23.31%,今年累計漲幅已超過50%。

經過多年探索,固態電池的發展路徑與材料體系的脈絡已經基本確定,作為過渡產品,當前準固態、半固態的實際裝車能力已得到產業認證,并為投資價值提供了現實支撐。“今年新能源行業整體見底回升,鋰電池行業中固態電池相當于第二增長曲線,從現在時點看具有持續性,也符合我們均值回歸的投資策略。”方正富邦基金基金經理湯戈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

“從0到1”關鍵期

近期,固態電池行情加速上行,大有“接班”創新藥、芯片半導體成為新一輪行情主線之勢。從業內消息來看,這一輪行情上漲并非單純的資金炒作,當前固態電池技術已跨越實驗室概念驗證階段,進入“從0到1”的工程化關鍵期。

“這一輪行情的核心特征,在于科學原理與基礎材料體系已基本確定,而工程化路徑正從實驗室手工制備向小規模量產轉型,具體表現為兆瓦時級生產線的初步建成與調試,標志著技術落地從理論可行向工程實現的跨越。”湯戈表示。

工程化階段的技術成熟度已在半固態電池商業化中得到驗證:清陶能源的半固態電池已搭載上汽10萬元級車型;大眾與QuantumScape合作的固態電池也實現摩托車裝車。這些案例表明半固態技術已突破實驗室階段,為投資提供了現實依據。

從量產前景看,氧化物與聚合物因工藝成熟有望率先量產;硫化物雖具能量密度優勢,但仍面臨硫化氫抑制、界面優化及高純原料制備等技術瓶頸。這種差異化進展決定了固態電池產業將呈現“多元并行、漸進落地”的發展格局,既保障短期商業化確定性,又為長期技術迭代留出空間。

在湯戈看來,技術與商業化的聯動正重塑固態電池投資邏輯——從技術愿景轉向量產與應用導向的務實評估。半固態電池在主流車型的滲透,既傳遞了市場需求信號,又為全固態技術發展積累了工藝數據與供應鏈經驗。

技術路線分化暗藏新機

擇股方面,湯戈認為,固態電池產業鏈的投資機會呈現顯著的階段性特征,各環節基于技術成熟度與商業化節奏的差異,形成了差異化的投資價值與風險收益結構,因此需沿“設備先行—材料突破—場景放量”的邏輯鏈條進行系統性布局。

首先是資本先行的設備環節,作為固態電池產業化的基礎設施,設備環節呈現出高資本投入與訂單驗證驅動的投資特征。湯戈指出,當前固態電池產線建設成本顯著高于傳統鋰電,國內單GWh設備投入約5億至10億元人民幣,海外產線成本更高,反映出工藝復雜度。從季報數據來看,頭部設備廠商已通過訂單驗證確立先發優勢,例如江蘇某公司早已實現在整線設備領域的布局,特別是在固態電池產業化核心中段環節,設備價值在鋰電池生產設備中占比較傳統液態電池有5至15個點的提升。

其次是技術路線分化下的材料環節投資機遇。材料環節的投資價值取決于技術路線的產業化潛力與成本控制能力,當前,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因離子電導率優勢被視為長期主流方向,但其生產需依靠高純度環境,當前成本居高不下,如進口硫化物電解質核心原材料硫化鋰的價格仍在數百萬元/噸級別。

相比之下,氧化物與聚合物路線則因工藝相對成熟受到短期關注,成為過渡階段的重要技術選項,當前中國企業在氧化物電解質領域的創新,已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優勢。

“傳統材料企業的轉型則帶來跨界機會。成本曲線下移速度與規模化生產工藝突破將決定技術路線的市場份額格局。”湯戈透露道,當下傳統鋰電材料企業亦在積極轉型,硅碳負極、隔膜等領域企業已啟動固態產線探索,試圖通過既有產能與供應鏈優勢切入新賽道,這部分企業的轉型如若能契合固態電池的發展路徑,也將能夠“分一杯羹”。

最后是應用場景的投資機遇,正如此前電池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新能源車得以與傳統燃油車分庭抗禮,當固態電池大規模量產后,對多種業態亦能實現重塑。

需警惕三大核心風險

據相關研報預測,從固態電池滲透率與產能規劃來看,2030年樂觀情景下其市場滲透率有望超30%,逐步接近并達到TWh(十億千瓦時)的級別。“這一產能水平將直接拉動上游設備與材料領域的需求擴張,參考2009年國內新能源車‘十城千輛’工程之后鋰電池的增長路徑,固態電池產業鏈市場空間的量化釋放將為設備制造商、材料供應商等環節帶來確定性增量。”湯戈表示。

雖然長期具備前景,但在板塊內個股整體估值被拔高之際,基本面良莠不齊的個股也同步提振。湯戈表示,在技術迭代與產能擴張的雙重推動下,市場對相關企業的市盈率(PE)容忍度將有所提升,但需警惕部分領域估值已提前消化預期的風險。

“以設備環節為例,當前估值已部分包含技術突破與訂單增長的樂觀預期,后續股價表現需依賴實際訂單落地速度及規模超預期來支撐,估值消化壓力與業績兌現節奏的匹配度將成為關鍵變量。”湯戈坦言道。

除了個股估值以外,湯戈提示整個固態電池行業也需警惕三大核心風險:一是技術落地節奏的不確定性,尤其是硫化物體系固態電池的量產進度可能受限于界面穩定性與工藝兼容性等技術瓶頸;二是成本控制挑戰,復雜的生產工藝導致當前固態電池制造成本顯著高于傳統鋰電池,規模化降本路徑尚不清晰;三是預期差收斂風險,部分環節估值已透支短期成長空間,需業績超預期才能維持估值溢價。

展望后市,湯戈認為,綜合來看固態電池市場前景與風險并存,其投資價值取決于技術突破速度、成本下降曲線與商業化落地節奏的共振效應。在樂觀情形下,未來TWh級別需求對應材料和設備均將形成千億以上市場規模,但需在技術驗證、成本優化與估值理性化的動態平衡中把握投資機遇。

民生加銀尹濤:投資要有時代感,市場正經歷一場創新驅動的牛市

“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創新驅動的牛市。”近日,民生加銀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助理、投資決策委員會成員、基金經理尹濤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AI、創新藥、新消費等領域正在爆發“中國式創新”的化學反應。

這位兼具10年財經媒體觀察視角與17年跨市場投資經驗的管理人,通過構建“宏觀周期研判+行業輪動配置+個股深度挖掘”的三維模型,在近年結構性市場中形成差異化投資策略。尹濤提出,“要學會在牛市打‘持久戰’,在平衡市和熊市打‘游擊戰’,讓‘基本面’與‘活下去’同頻”。

以宏觀為錨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證券市場守望者,尹濤深耕行業27載,前10年投身財經媒體,后17年專注證券投資領域。由于媒體生涯經常面對面接觸發改委和財政部的高層官員與專家,他在這段經歷中練就了獨特的“政策破譯能力”,建立起宏觀研究的視野。這為他日后轉型投資奠定了基礎。

2008年,尹濤加入長城人壽保險投資部,擔任投資經理。當時保險資管行業尚處萌芽階段,投資工具、人手和范圍均有限制。但正是這種“戴著鐐銬跳舞”的環境,練就了他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市場在恐懼與貪婪中劇烈波動。尹濤判斷國內通脹將快速回落,果斷加大債券倉位,低配權益資產,使投資組合在股票市場暴跌中保持穩健,并獲得了較好收益。這次實戰讓他認識到,大類資產配置并非錦上添花,而是財富管理的生存剛需。

尹濤2011年底加入從容投資,2017年轉投民生加銀基金后,歷任專戶投資經理、專戶理財二部總監助理,現任權益投資部總監助理、投委會成員及基金經理,管理5只公募基金,規模超14億元。

2025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尹濤執掌的民生加銀內核驅動過去半年凈值增長率達19.18%,過去一年凈值增長率為18.70%。另據銀河證券數據,該產品過去兩年業績排名位列同類前5%分位。

持續“翻石頭”

經歷多輪牛熊洗禮后,尹濤的投資框架呈現出獨特的辯證哲學——既不像賽道型選手那般極致沖鋒,也不似價值派一味堅守,而是在動態平衡中以相對均衡的持倉來構建攻守兼備的資產配置。

尹濤的核心武器是對經濟周期與行業輪動的敏銳捕捉:每年結合宏觀經濟時鐘、產業政策拐點、供需格局變化等,優選景氣度較高的3至5個行業進行重點布局。在此過程中,尹濤更關注行業的階段性趨勢,而不是盲目追求長期配置。

例如,尹濤在2024年減倉了表現不佳的電力設備行業,同時增加了汽車、家用電器的配置,為組合帶來行業配置超額收益。

個股層面,尹濤傾向于選擇成長類股票,深挖高權益凈利率(ROE)、可持續成長的優質白馬股,以期捕捉行業和個股雙升紅利。

但發現價值的嗅覺,有時比計算估值更重要。談及如何發現并投資這些有可能帶來超額收益的個股,尹濤強調了四個關鍵詞:敏感、扎實、嚴謹、耐心。面對可能重倉的股票,尹濤會立馬切換至外科醫生模式,對財務報表中的各項細節仔細研究,包括附注和會計政策。這種對財務細節的偏執,讓他在獲得超額收益的同時規避了一定風險。

“持久戰”與“游擊戰”

對于尹濤而言,面對復雜行情時依舊游刃有余的做法,就是牛市打“持久戰”,平衡市和熊市打“游擊戰”。尹濤承認,這個策略已經形成很久,“但要將這套打法刻進骨子里,需要很長時間,可能會走很多彎路,也要結合自身特色不斷進化”。

尹濤管理的產品倉位也相對靈活。以2023年的市場為例,彼時的二季度,尹濤執掌的產品股票倉位還有91%,此后兩個季度,相關倉位迅速下降,四季度末僅剩67%。在股票市場行情并不明朗的環境下,尹濤的這一做法有效控制住了組合回撤。2024年,他再度提高股票倉位,同時調整組合結構,有效抓住了紅利行情。

不僅在平衡市和熊市打“游擊戰”,尹濤還善于在牛市打“持久戰”,也勇于通過認知變現,在時代浪潮中捕獲價值。據公開數據,管理公募產品以來,尹濤管理的組合連續重倉多個龍頭超過8個報告期。連續重倉股中,部分股票在持有期間漲幅較大。

尹濤認為投資必須要有時代感。他提出了三個當下具有時代感的投資關鍵詞:AI、創新藥、新消費。他認為,這些領域正在爆發“中國式創新”的化學反應。“以創新藥為例,中國的創新藥行業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面非常強勁,正在快速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

在他看來,市場正在經歷一場創新驅動的牛市。“近幾年,中國經濟發展結構變化非常劇烈,以投資和規模驅動的部分,如基建地產快速回落后逐步企穩,而以創新為驅動的部分則在不斷上升。因為創新所構建的壁壘更高,因此,未來由創新驅動的企業發展會越來越突出。”

永贏基金蔡路平:左側布局靜待花開,用“冷門”ETF開辟新戰場

在資本市場改革深化、投資者結構優化的背景下,指數投資快速發展,截至今年9月初全市場ETF規模已突破5萬億元,公募機構加速布局,產品創新頻出。

發展指數業務六年多來,永贏基金ETF管理規模已超190億元,推出黃金股ETF、通用航空ETF、衛星ETF、港股醫療ETF等多只業內首創產品。永贏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蔡路平近日接受券商中國記者采訪時表示,指數投資不僅僅是簡單的產品復制,更需要對產業發展趨勢的深刻理解和前瞻性布局。

追求短期勝率難突圍

近年來,隨著指數產品同質化現象日益突出,如何尋找差異化發展路徑成為不少公募基金面臨的重要課題。永贏基金作為一名“追趕者”,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發展路徑。

蔡路平表示,公司從2020年開始嘗試“切蛋糕”策略,即在大行業中尋找細分機會。“當時醫藥板塊很熱,但我們沒有選擇布局整個醫藥行業,而是聚焦醫療器械這一細分領域。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這一差異化布局源于對產業趨勢的深入研究。蔡路平認為,資管本質是服務實體經濟與國家戰略,需緊跟政策、把握產業升級方向。如低空經濟相關的通用航空ETF、衛星通信及商業航天相關的衛星ETF,均對應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戰略方向。

蔡路平認為,左側布局雖存在不確定性,卻是后來者彎道超車的重要路徑——過度追求短期勝率難在競爭中突圍,因此選擇提前布局前景好但未被充分挖掘的領域。該策略已初顯成效:永贏基金旗下黃金股ETF、港股醫療ETF、醫療器械ETF等產品年內表現突出,推動ETF總規模超190億元(較年初47億元增長近3倍)。其中,黃金股ETF兩年內規模破百億元,精準匹配黃金上漲行情;醫療器械ETF規模近50億元,通用航空ETF、衛星ETF規模超10億元,均為同類規模領先、流動性較好的ETF產品。

搭建全面“產品貨架”

在驗證差異化布局路線的可行性后,永贏基金開始加快完善產品矩陣的步伐。今年以來,永贏基金指數產品布局明顯提速,截至目前,公司已成立11只ETF產品,涵蓋A500、科創綜指增強、自由現金流、港股通醫療等,涉及寬基+指增+策略+細分行業領域。此外,公開信息顯示,公司還申報了中證科創創業人工智能ETF等多只指數產品,積極擴充產品線儲備。

“我們更多的是想去做一個貨架,不管在什么樣的市場環境下,都能為投資者提供合適的工具或工具組合。”蔡路平表示,左側布局需要耐心,就像種下一顆種子,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開花結果。“有些細分領域的天花板確實比較低,在起步階段規模可能很難快速提升。這就需要我們在戰略上做好規劃,在戰術上選擇勝率更高的打法。”未來,永贏基金的指數產品貨架將持續擴容,補齊消費、制造、科技、周期、金融、軍工等核心板塊。

此外,產品線的完善離不開“基礎設施”的建設。蔡路平特別強調指數業務“基建”的重要性。“只有把基礎打牢,才能在不同市場環境下都提供合適的投資工具。今年我們在T+0港股產品、跨市場產品、指數增強策略產品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量化技術驅動模式難躺贏

在指數業務穩步發展的同時,永贏基金也在積極布局量化投資領域。

蔡路平介紹,目前,公司的量化業務以指數增強策略為主,覆蓋中證A500、中證500、中證A50、科創100、科創綜指等多個指數。接下來將在主動量化方面加大投入,并已儲備了基本面量化、多因子量化、機器學習等多種策略方案。

“量化是一個技術驅動型的商業模式,意味著你永遠不可能躺贏。”蔡路平這樣形容量化投資的特點,他表示,今年公司對量化業務給予了大力支持,特別是在硬件資源方面。“大模型等新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策略效果,無論是在量價機會把握還是資金跟蹤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在風控方面,永贏基金建立了嚴格的風險管理體系。蔡路平表示,“風控在公司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借助我們的明鏡風險管理系統等工具主動管理風險,使收益特征有預期。”這種嚴格的風控文化使得永贏基金在產品運作中能夠更好地控制風險,為投資者的投資體驗保駕護航。

蔡路平表示,未來將繼續完善產品布局,提升投研能力,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優質工具型產品。“我們相信,通過持續創新和精細化管理,我們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之路。”

責編:楊喻程

排版:汪云鵬

校對:陶謙

責任編輯: 楊國強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专区 | 中文字幕AV制服丝袜综合 | 欧美亚洲国产aⅴ人妖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中文字幕一二三区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制服丝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