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阿里中心開園背后:“工程師”高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陳澄2025-07-06 19:26

近期,繼阿里巴巴江蘇業務正式遷入南京阿里中心后,這座區域體量最大的互聯網大廠園區即將迎來全面開園時刻。從去年的小米華東總部正式開園,到今年的南京阿里中心入駐啟用,在南京建鄴高新區,正意外地開出了一座更為震撼的產業發展“園外園”。為何產業巨頭扎堆在南京建鄴區“建園”?證券時報記者展開了實地調研。

工程師高地優化營商環境

“很喜歡南京這座城市呈現出的氣質,很像小米的工程師文化,既邏輯縝密,又大膽創新,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去年5月,軟件項目經理雪瑩和同事們終于搬入了期待已久的小米南京科技園。就在開園的同一天,一場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出席的“小米工程師訓練營”(南京)同期舉行了揭牌儀式。而今年的工程師訓練營即將全面升級,預計覆蓋6大城市10所高校,硬件工程師訓練營也將首次開班。

當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大廠將工程師文化密碼視為其核心發展動力,對建鄴高新區來說,在這座工程師云集的產業高地上,敢于創新又縝密務實地優化營商環境,同樣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這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對于這一“園企攜手、平地造城”的工程,阿里巴巴集團華東公司總經理李嘉平是重要的見證者:“我們最初辦公地址是在新城科技園,那時候基本上很少見到人,但只用8年時間,我們整個集團的業務在南京有了長足的發展,目前五六十家生態鏈企業集聚到建鄴高新區,初步實現了我們建設數字經濟高地的目標,未來,我們期待能夠繼續以建鄴高新為支點,基于數字經濟這一重要產業發展契機,與南京開展更多的深層次合作。”

對于建鄴高新區的營商環境,小米集團南京區域的負責人表示,當小米在建鄴區打下華東總部第一根樁基時,區政府就成立了專班,短時間內明確了多項個性化“政策包”支持,這也讓南京成為小米“二次創業”的最佳合伙人。

為支持小米打造硬核科技攻堅的“創新共同體”、數字經濟發展的“生態共同體”、產城人融合的“發展共同體”,從2017年正式簽約落地,到2018年啟動建設小米集團華東總部,手機部開啟大規模南遷,到2023年互聯網部分業務線遷入,汽車業務南遷戰略全面啟動,再到今年實驗室集群提前建成,萬人研發中心初具規模,建鄴高新區始終保持“載體有效支撐、政策精準滴灌、專班跟蹤推進”,以縝密又創新的“工程思維”,全程護航小米集團華東總部的每一步發展。

大廠為何能在這里爆款頻出

“小折疊在上市之后完全賣爆,到現在為止,下單之后的交付周期還是比較長的,并且小折疊手機32%的用戶來自于iPhone用戶的換機,有55%是女性用戶。”這是在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發布后,小米集團對于小米MIX Flip小折疊手機市場首秀的總結,而這款一經上市即供不應求的爆款小折疊的主要技術研發正是出自南京團隊,而由其最新研發的小米2025首款折疊屏旗艦MIX Flip2已于近日正式發布。

而隨著南京金陵天地的盛大開業,南京阿里中心一期終于迎來全面開園,攜手建鄴高新區8年來,阿里巴巴多個業務板塊深耕南京,阿里云已支持江蘇制造業企業“智改數轉”落地50多個場景解決方案;阿里本地生活“餓了么”業務服務全省超30余萬家餐飲、零售、醫藥等商戶,年度活躍騎手約30萬,2016年至今,阿里在寧合作項目規模累計超過600億元,涉及電商、跨境、物流、本地生活服務、科技、新零售等多個方面。

自2022年南京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南京—華為聯合創新實驗室在建鄴高新區南京數智城掛牌成立以來,雙方持續深化合作,共同建設華為(長三角)盤古大模型行業應用基地,實驗室與南京大數據集團、四大運營商、中通服、中軟國際等5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孵化出“人工智能+城市治理”“人工智能+城市安全”等多領域方案,并創新出“城市鴻蒙+電動自行車棚火災防控”等100多個應用場景,方案及實踐經驗在武漢、長沙、深圳等地得到推廣。

在建鄴高新區這片創新沃土上,這樣的爆款產品并不只限于一眾大廠,而究其背后原因,正如阿里、小米貼近選址成為行業默契,建鄴高新區持續打造的產業鏈生態無疑是重要支撐。

鏈上協同,創新加速,截至目前,建鄴高新區已集聚數字產業相關企業超1800家,在數據資源側、技術側、服務側等多領域形成數個企業集群,企業類型包括數字資源、數字技術、數字服務、數字應用、數字安全、數字基礎設施等,覆蓋數據產業上下游全鏈條,早先落地的小米集團華東總部已帶動20多家生態鏈企業集聚建鄴。

“第三增長曲線”正加速上揚

“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和未來產業培育壯大……努力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新質生產力引領區、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為經濟大省挑大梁作出更大貢獻。”這是批復公告中對于建鄴高新區這批新晉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提出的重要期待。

在“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上,建鄴高新區早已是先行者,僅過去5年,建鄴高新區數字經濟廣義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過50%,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躍升至600億元,并形成了以“金融+數字經濟”為主導產業、“總部經濟+平臺經濟”為主要業態,多個百億元級產業賽道陸續成型。

比如,在醫療領域,去年底,由國家醫保局與江蘇省共同打造的省醫保數據賦能實驗室落地建鄴高新區數智城,該實驗室賦能“三醫協同發展和治理”場景被國家數據局確定為“全國重點聯系示范場景”和“公共數據‘跑起來’示范場景”,是全國醫保行業唯一的省級示范場景。而作為可信數據空間建設的第一批重要成果,醫保行業可信數據空間的8個核心應用場景和20個高質量數據集也于近日發布。

而針對“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建鄴區在河西中央科創區建設的啟動大會上,其產業發展的關鍵詞也已明確:集全區之力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塑造產業發展的“第三增長曲線”。

聚力“數×智+”新突破,建鄴區正以AI芯片、AI+金融、AI+交通、AI+健康、AI+氣象、AI+傳感為主攻方向,做強算料、算力、算法支撐,全力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孵化器“模法學院”。建鄴將免費提供不少于3萬平方米場所、不少于2000個工位的大模型開發者社區和“數商”孵化基地,并發放3000萬元“模數券”,搭建基礎大模型應用、公共數據流通等“綠色通道”,為數智企業全方位降低用數、用算、用模、用人的各類要素成本。到2027年,建鄴有望帶動轄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及相關產業營收超1000億元,新增各類產業人才超10萬人,建成全省最具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最具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承載中心、最具吸引力的“三生融合”城市客廳。

責任編輯: 臧曉松
聲明: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準確,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下載“證券時報”官方APP,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財富機會。
網友評論
登錄后可以發言
發送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
暫無評論
為你推薦
時報熱榜
換一換
    熱點視頻
    換一換
    激情五月中文不卡,欧美无砖专区一中文字,久久亚洲精品影院,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一级a一级a国产爰片免费免免 |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 天天综合网久久久 | 五月天婷婷男女视频0 |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 综合自拍亚洲综合图区高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