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啤酒高端化浪潮中已明顯落后的*ST蘭黃(蘭州黃河,000929.SZ)將追趕的腳步邁向飲料市場。
近日,*ST蘭黃連續發布公告,先是擬出資3570萬元,與重慶橙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橙標”)、鹽城絲路安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絲路安櫟”)共同成立蘭州黃河(重慶)飲品有限公司(暫定名)。
其后,公司又宣布擬以0元受讓西安淳果飲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安淳果”)持有的吳忠市義旺果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義旺果汁”)50.6329%的股權,并以自有或自籌資金2691.75萬元履行受讓標的股權項下所對應的全部出資義務。
蘭州黃河這兩次資本動作均旨在進一步加強對飲料行業的業務拓展。公司表示,前者重點加大在果汁領域的投資與發展,后者將實現產業鏈整合,強化公司上下游協同效應,進一步拓展飲料領域業務布局。
天眼查數據顯示,重慶橙標成立于2024年1月,注冊地位于重慶忠縣,與*ST蘭黃本次設立合伙公司相同,相關信息顯示,重慶橙標主要經營橙汁加工等。重慶忠縣當地媒體報道,由重慶橙標投建的重慶(忠縣)現代農業柑橘產業園柑橘精深加工車間在今年4月完成設備安裝。
義旺果汁同樣在2024年才成立,根據公告,其是一家專注于濃縮蘋果汁研發、生產、銷售的專業生產商,已經建立了成熟的原材料采購體系和穩定的銷售渠道。
財務數據來看,義旺果汁2024年營收5266.40萬元,實現凈利潤369.49萬元,2025年上半年僅有5.16萬元收入,同期虧損221.77萬元,對此公告解釋稱:濃縮蘋果汁生產期一般是每年7月份到12月份,今年7到8月,義旺果汁未經審計的營業收入為939.12萬。
值得注意的是,兩次運作中,除了產業方外,均有同一家私募機構深度參與。
在合資公司層面,鹽城安櫟作為出資方之一,將認購1330萬元,持股比例19%。而在義旺果汁公布的股東信息來看,除了*ST蘭黃受讓的股份外,該公司另兩大股東分別為鹽城安櫟和鹽城同輝安桐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鹽城安桐”)。
天眼查數據顯示,鹽城安櫟和鹽城安桐執行事務合伙人均為陜西絲路同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絲路同輝”),公司實控人為樊帆。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陜西絲路同輝成立于2017年,目前管理基金達到24家,不過從公開的投資案例來看,其投向包括新能源技術、移動游戲開發、跨境電商服務等,未見果汁飲料領域布局。
從義旺果汁的工商信息來看,鹽城安櫟和鹽城安桐在2025年1月和2025年3月“突擊入股”成為公司股東。
另據陜西證監局6月23日公告信息顯示,由于從事私募投資基金業務時存在多項違規行為,陜西絲路同輝、董事長兼總經理樊帆及合規風控負責人薛欣嘉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違規行為具體包括:一是從事通道業務,且未勤勉盡責履行管理人職責;二是部分基金投資管理不規范;三是未及時履行管理人信息變更手續。
對于合作方的背景以及后續各方將在產業轉型中扮演的角色問題,*ST蘭黃方面對界面新聞表示,多方布局果汁產業是基于公司發展戰略和方向作出的決策,合作方的具體情況可以參考公告內容。
“通過有一定產業背景的私募機構作為“中間商”和運作者的角色,幫助上市公司拓展新業務,是近年來興起的運作模式。”有市場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其優勢是業務運作效率高,上市公司前期投入較小,但后期業務整合及各方利益安排都有待驗證。
不過,相比考慮長期的發展趨勢,快速解決短期困境或許才是*ST蘭黃最關心的問題。
4月30日,因為2024年度利潤總額、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三者均為負值,且扣除后的營業收入低于3億元,這家昔日的“西北啤酒王”被“披星戴帽”。
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9683.57萬元,凈利潤和扣非后凈利潤分別虧損1191.32萬元和1402.64萬元,退市危機進一步加深。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持續多年的股東控制權纏斗后,*ST蘭黃公司業務營收自2013年接近9億元的高點一路下行,2022年至今再未超過3億元,2024年僅實現2.1億元,凈利潤也長期出于虧損狀態。
“在啤酒市場存量競爭的情況下,類似蘭州黃河等區域性酒企不論在規模體量、銷售市場還是消費人口上基本可以說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了。”食品分析師朱丹蓬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
不過,朱丹蓬也指出,啤酒企業在飲料市場拓展方面有一定的先天優勢,包括經銷商融合,渠道資源共享,營銷方式等方面非常契合。
*ST蘭黃在半年報中表示,要重點推進飲料、茶飲新產品的研發、產業鏈的整合與量產工作,“深化多元業務,培育新增長”。公司本身擁有姜啤、果味啤、復合風味汽水等產品,2025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收1155.77萬元。
在半年報中,不少上市啤酒企業都將飲料產品視作新增長點。重慶啤酒(600132.SH)、燕京啤酒(000729.SZ)相繼推出汽水品牌,前者的大理蒼洱汽水、天山鮮果莊園汽水已經在云南、新疆、重慶市場鋪貨,后者的倍斯特嘉檳汽水也已走出內蒙古進入全國市場。
青島啤酒(600600.SH)則收購即墨黃酒,并宣布與青島飲料集團整合,后者的嶗山礦泉水、嶗山可樂、嶗山白花蛇草水等飲料產品將納入麾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中國規模以上啤酒企業累計產量1904.4萬千升,同比下降0.3%。在存量競爭加劇的情況下,探索多元化,尋求增長點其實已成為啤酒行業共識。
在5月舉行的2024年度業績說明會上,燕京啤酒董事長耿超表示,推出倍斯特汽水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慮:市場趨勢與消費者需求;行業競爭的需求;啤酒與汽水的高度協同。
“我們判斷,短期內啤酒行業進軍飲料行業掀不起太多‘水花’。”有國內大型飲料企業人士對界面新聞記者分析,從出發點看,餐飲行業低迷,啤酒行業內部飲用習慣改變,鮮啤市場興起;消費趨勢上,無酒精飲品也部分替代了啤酒在餐飲場景的地位,存量競爭導致的行業內卷,迫使啤酒企業開拓新利潤點。
“據我們的觀察,現有啤酒企業發布的飲料產品主要集中在氣泡飲料品類,不論是包裝還是口味類型都屬于餐飲消費場景,還是依靠原有的經銷體系和銷售渠道,甚至有部分產品成為啤酒‘搭售’的附屬品。”上述企業人士表示,以汽水市場而言,市場上兩大可樂品牌以及區域性的大窯、華洋、北冰洋等都經過多年的品牌和渠道建設,啤酒企業想分羹,品牌建設和銷售渠道都要重新投入。“啤酒內卷后利潤下滑的情況下,又有多少費用空間給到新品?”